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等改革还是要刺激

作者:韩哲 2015-04-16

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长7%,虽然是六年来最低,但没有人敢断言已经是最低了。

在GDP之外,各分项经济数据都接近“哑火”。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速都下滑至个位数,投资乏力到不忍卒读;消费也是差强人意,实际增长10.8%,随时跌入个位数增长。加之3月进出口出现14.6%的大幅下降,如此,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一损俱损。

好消息也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51.6%,同期增长1.8%,也高于第二产业8.7个百分点,说明结构调整取得一些成效,服务业的贡献率持续上升。

虽然一季度经济着实不佳,连总理都承认,还要做好应对更大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但随着一季度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股市政策的加码,随着投资项目的陆续上马,随着总理日前再次表态要加大调控力度,二季度经济可能会触底反弹。也就是说,二季度GDP可能出现“破7”,但再往后,也不会比这更差了。

此时此刻的中国经济,可能最接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情境,后者经“4万亿”托底,迅速实现V字反转。我们现在依然有能力祭出“4万亿”的大杀招,但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这副作用太大,经受不起“二进宫”的折腾。

没有大规模的刺激,小规模的定向刺激管不管用?或者说,一直在加码的小规模刺激,最后会不会集腋成裘,最终成为一场刺激与泡沫的狂欢呢?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决策层还是有定力的,财政货币政策虽然在放,但节奏依然没有失控,没有那种闭着眼坐着直升机撒钱的豪赌。为了稳增长,杠杆和泡沫会渐次放大,也是一次剑走偏锋。

改革仍会继续,反腐也是为了推动改革,“一带一路”的宏观战略和“互联网+”的微观战略,都是致力于闯出新常态增长的一条路来。但也必须看到,当前的加杠杆和泡沫,与去杠杆化的改革,出现了相悖。

改革最理想的状况是,是通过调整结构,释放增长潜力,在调结构中实现稳增长。但中国当前的经济现实,达不到这种理想状况,调结构和稳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此消彼长:要么我们稳增长,改革徐而图之;要么我们调结构,来一次痛苦但可控的硬着陆,为先进生产力腾出市场空间。

现实环境里,我们倾向于前者。但是,理论上确实还有另一种增长可能。我们把杠杆、泡沫、债务逐渐降下来,把政府投资+信贷驱动的增长模式放缓,把投资率降下来。在投资降下来的时候,消费和出口不可能遽然提高,因此经济增长会掉下来,5%-6%都是有可能的,并持续若干年。这个速度在习惯了高速增长的我们看来实在有点低,但这也足够配得上中高速增长了,而且好处在于出清了过剩产能,降低了杠杆和债务,让我们得以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而不是加强版的泡沫周期。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