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中国经济今年何处去

作者:韩哲 2015-03-02

进入3月,便是“两会”时间了。作为年度的参政议政盛事,从来不缺少话题。新常态、反腐、法治、改革、环保、“四个全面”等等,让人应接不暇。但将这些话题汇总起来,其实就是对一个问题的思索,中国经济将向何处去?

2015年中国经济开局并不理想,对于中国经济今年的走势,市场上预期不一。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底线能否低于7%,经济学家各执一词。有的坚持认为不能低于7%,否则企业利润不保,失业增加,波及社会稳定;有的则认为下探至6%左右,熬几年痛苦的日子,去债务去杠杆,才能进入一个更好的增长周期。中国经济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阵痛,才最终在新世纪迎来爆发。因此,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否以7%为增长底线,抑或是更高,上至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下至那么多的官员、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势必会给出一个头脑风暴后的答案。

稳增长和调结构,在过去两三年,始终被拿来比量中国经济的走向,有的人为层出不穷的改革而欢欣,有的人为层出不穷的刺激而纠结。稳增长和调结构,到底谁应该多一些,谁应该少一些,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这原本就是刀尖上的平衡。

刚刚过去的2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得更加积极,前者降税扩支,并明言要加力增效;后者贡献降准降息各一次。面对疲弱的经济数据,稳增长出手了。

稳增长既然出手,调结构必然也将出手,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平衡,不会一方太强,一方太弱。稳增长太强,又要走老路,把债务泡沫吹得更大;改革太强,容易引擎骤然熄火,把经济爆掉。这个道理,决策层懂,也是一直这么做的。经过全面深改和依法治国的铺垫,经过整风和反腐的开路,在新一届中央集体执政的第三年,这将是一个强改革年。中国经济的七大结构性改革,包括收入改革、土地改革、国资改革、户籍改革、价格改革、金融改革和财税改革,将全面展开和深化。与此同时,司法改革也将拉开帷幕,为社会提供法治规范和司法公正,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船至中流的发展中国家不言而喻。

当然,环保也是新常态的应有之义。在一定程度上,环保意味着愿意牺牲多少发展速度和GDP。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问题,同时孕育着破坏和创新,伴随着市场的打开与关闭,伴随着骂娘和断腕,伴随着逼宫和耍赖,伴随着社会风险和政治责任,既不是柴女神一个视频就能够咸与维新,也不是科班出身的新任环保部长一出手就能够几役毕其功,对此所有人都应该保持清醒。

在2015年这一年,中国经济会仍很困难,会面临更多艰难的抉择,惟强势的改革,能让这抉择艰难而值得。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