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肖玮)产能持续过剩和新增长点未现双重夹击下,我国医药外贸步入了中低速增长期。昨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获悉,去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达980亿美元,同比增长9.26%。其中,出口550亿美元,增长7.38%,对外贸易顺差119亿美元,同比下降近6%。“中国医药外贸步入中低速增长期,而这种态势也将延续至2015年。”医保商会相关负责人指出。
据分析,2014年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弱势复苏通道,与此同时,国内医药产业进入转型关键期,既有的一些优势正在丧失,而拉动贸易增长的新动力尚未显现。“去年,全球医药市场增势不减,对专利药、生物药的需求旺盛,而我国医药外贸出口仍以低门槛的原料药为主,”医保商会指出,“另一方面,虽然医药行业正在国家出台的各项规定监督管理下‘瘦身’,但在产能过剩还未得到解决、新增长点尚未显现的当下,医药外贸难以提速。”
分品种来看,我国一直最具竞争力的原料药在去年出口258.57亿美元,占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47.05%。不过,也有业内专家担忧,眼看我国低成本劳动力的既有优势已然丧失,部分国际订单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盟、印度等国家或地区转移,让一直靠低价吃饭的中国原料药出口企业陷入困境,不少企业被迫通过牺牲出口价格换来出口量回升,而这种做法能持续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不仅如此,中成药的国际化之路更是障碍重重,欧盟市场尤其是英国市场继续下滑。据了解,受欧盟植物药审批及其延续性条款的限制,以及英国于2014年5月1日禁止在本国销售未经注册的传统药等因素,我国中成药去年出口欧盟市场1100余万美元,同比下降5.85%。
“一直以来,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留存中药出口的完整凭据,所以很难按要求提供在欧洲使用15年以上的书面证明,所以大批中药被挡在欧盟市场大门外。”一位北京中药企业高管曾向北京商报记者无奈地说。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我国医药外贸今年的态势,医保商会保守预测称,2015年全球医药增长速度预计将保持在4%-7%。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全球医药市场低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医药资源供应与全球药物需求匹配度不高。如果仅依靠我国长期所处的国际医药价值链地位,以及众多趋于固定的企业合作关系,预计今年我国医药外贸增长仍将驶在慢车道。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