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今后,北京对于污染“大户”们将从以监督排污数据为主,转向全流程监管,确保这些单位的每一个生产、减排等环节都“清洁”。昨日,北京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经信委联合发布《加快推进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在发布2017年前本市清洁生产审核清单的同时,还确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业内坦言,从生产流程中对企业进行审核比单纯检查排污结果更能激励企业减排,但此前该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和环评领域相似的问题,即不少第三方机构将其作为一种“生意”,帮助企业蒙混过关,因此,如何确保审核信息能够统一、有效地公开披露,实现监督目的就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对此次公布的两份清单统计后,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北京在2017年前进行审核的单位共涉及1139家单位,其中不乏首都医科大附属口腔医院、中央戏曲学院、王府井百货、吉野家等知名医疗机构、高等学府、企业,而制药、汽配、化工等多个行业的共202家企业更赫然被标注了“强制”二字。
“清洁生产审核比以前环保监督最大的进步就在于政府部门开始更加注重生产、减排的全流程监督了,这将让企业的每个可能排放大量污染物的环节都无可遁形,形成源头治理。”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军坦言,但需要注意的是,清洁生产审核目前已经有发展成为第二个“环评”的趋势,即监督流于形式,第三方审核机构和企业、单位勾结将其变成一种“生意”,两方共同应付差事等,这造成部分实施审核的城市出现了通过审核的单位依然污染严重甚至超标污染的情况。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