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了14年的“假日办”被旅游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取代。新的机构规格更高,显然不会只盯着节假日做文章。旅游消费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板块,这对中国经济是件好事。我们经济转型的目标不就是消费驱动吗?
不过,说这些阳春白雪的事,老百姓不爱听。假日办被取消了,老百姓爱听,感觉这是改革。
假日办一朝被撤,年年被调休折腾的人们总算出了一口“恶气”。但其实假日办的职能没有撤销,而是并入到新机构。如此,调休并没有一朝被撤,这口“恶气”结果是一个乌龙,让吐槽客不免有些阑珊,但总算过把瘾了。
人们跟假日办“结仇”,主要是调休只考虑消费,不考虑人们的休息,人们为了休一个小长假和黄金周,往往要连着上7天班,这显然是力不逮心的。而除夕从不放假到放假又到不放假,让人们也是抱怨连连,觉得假日办就像一个抠抠索索的葛朗台,春节多放一天都不肯,非得让人们过个春节也堵心。至于撤销“五一”黄金周、区区11天的公共假日,以及仍颇多掣肘的“带薪休假”,也是每到一个时间节点,就是“顿作倾盆雨”的吐槽。被逼得实在没办法的假日办的各位司局长,在去年抛出了三套节假日调休方案,本想着引入民意体现民主,结果弄巧成拙,人们发现是“朝三暮四”的翻版,觉得被当猴耍了。
不讨老百姓的好,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刻舟求剑的风险。
时过境迁,当年为了让老百姓在黄金周顺利休假、旅游和消费,假日办应时而生,现在已经跟不上旅游消费的脚步。数字不会说谎:其一,假日办主要负责协调的“十一”和春节两个长假,其消费现在只占到国民旅游消费的25%。其二,国庆黄金周目前占全年接待量的10%,春节黄金周和小长假占到10%左右,80%左右的客流量则在黄金周和小长假以外。因此,在常态化的旅游消费大盘子里,只盯着节假日旅游的假日办,显然是OUT了。如果以前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叫做假日办,那么新的“旅游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可以称之为“全日办”。
人们对于新机构的期盼,不只是做好节假日的调休工作,而且是推动黄金周旅游转向国民旅游,这意味着还旅游于市场,政府做好旅游市场的制度建设工作。比如,政府应致力于带薪休假制度的普遍落实,在适当的时机增加全国的公共假日。此外,旅游市场与很多竞争充分市场一样,仍伴随着管制和干预的影子。旅游产品竞争很充分,但上游的投融资体制仍在卡着旅游发展的脖子。很多景区大多是政府在主导圈山圈水,大操大办,政府搭台政府唱戏,有形之手兴致勃勃,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越位。
调休是小事,放开旅游市场是大事,不知道升格后的“全日办”如何治标治本?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