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有女子带5岁大的骨折女孩到上海儿科医院求医。在没有挂号且骨科急诊室仍有其他患儿就诊的情况下,该女不听值班医生引导,失控抓伤医生。目前,医院虽为女孩进行了复位、固定治疗,但为了得到应有尊敬,决定暂不为女孩提供后续治疗。
患者无礼在先,医生“先礼后兵”,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矛盾的胶着,在这样一场医患纠纷中暴露无遗。病人不尊重医生,医生不信任病人,最后一定是双输的结局。
这样的医患纠纷,近期上头条的就有两例。湖南岳阳数百名医务人员集体抗议,要求“尊重生命,尊重医生”,严惩前些天进行“医闹”的患者家属;此前一周,扑朔迷离的湘潭孕妇生产死亡事件同样引发严重的对抗。
医生代表着专业,这是天然的信息优势,几乎无法逾越。患者因为无法取得对称的信息,只能将身体发肤“托孤”给这份专业精神,后者既是救死扶伤的医德,也是手到病除的医术。专业精神的维持,需要有一个良性互动、彼此信任的医患关系,否则你是他眼中的“医闹”,他是你眼中的“坏人”,我们以后还要不要看病了,以及谁为我们看病?
囚徒困境是医患关系最坏的结局。在囚徒困境中,人们囿于信息不对称,无法做出最佳的选择,而被迫做出最差的选择。不可讳言,红包现象确实存在,而且也不能简单定义为零星和个别。某些医生的态度和责任心不够,让患者强压怒火。这都让医生的整体公信力为之受损,在一定程度上背了黑锅。事实上,医生连续做十几个小时手术累瘫在手术台旁的景象也是屡见报端。
收受红包也好,以药养医也好,看病贵和看病难,并不能简单归咎为医生,甚至也不能简单归咎于医院,这是整个医疗体制的结构性问题,也是当前医改试图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改革,也需要一个理性的舆论氛围。如果个别患者家属以受损的公信力为理由,用暴力冲击医院,用暴力行凶医生,不仅不会解决自身的问题,还会加大解决医患矛盾的成本。舆论不能任由这种“一不满意就闹”的医患戾气蔓延,难道医患关系不可收拾,才是整个社会所乐见的结果吗?
有病吃药,对症下药。静待医患关系触底反弹越来越好是一厢情愿,只有在改革的变量引入之后,事情才会有新的积极的变化。在市场层面,努力打开医疗市场,向民资和外资开放,并在医生流动和医保报销方面做到所有制面前一视同仁。甚至新型城镇化的功成,都有利于分散医疗资源的集中,实现医疗资源的均等化。在法律层面,一切交给法律,庸医也好,“医闹”也好,都交给法律裁判。既不因为照顾谁的脸面而姑息,也不因为“大闹大解决”而养奸,法律是一把直尺,一量到底,才会心服口服,才会减少巡逻的钢叉。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