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央视晚会不是“3·15”的全部

作者:韩哲 2012-03-16

现在一提到“3·15”,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就是央视“3·15”晚会,盘算着哪个不厚道的企业将会在晚会上被全国观众围观。这让中消协很没面子,最应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对口部门,在“3·15”上更多地也是看一天晚会。

“3·15”前后,大大小小的企业都会言必称“顾客是上帝”,让消费者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等到平常日子里受了委屈,权益受了伤害时,再问企业他们心中的上帝在哪时,企业双肩一耸,我们信的是释迦摩尼。虽然这是一个很苦涩的冷笑话,却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市场环境的映像。

平常的憋屈,反过来更让消费者看重“3·15”的分量。有“3·15”总比没有“3·15”好,有一个敬畏的日子总比没有强,对于“3·15”的敬畏多了,量变促成质变,在企业心中,总会将这种对于某一个日子的敬畏,变成对消费者权益的敬畏。

在昨天这个“3·15”的日子,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率先曝光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对于消费者的种种欺诈伎俩。有意思的是,里面所说的事情都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不搬到“3·15”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曝光,消费者和媒体都感觉不得劲儿。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让一心期待大场面的人们觉得不过瘾。有人在网上抱怨,虽然对准了麦当劳、家乐福这样的大公司,但是揭露的问题都是皮毛,没有出现像去年瘦肉精那样的猛料,觉得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有点名不符实。打的虽然是老虎,但说的都是老虎额头那个王字端不端正的问题。

虽然如此,但需要指出的是,品牌代表的是信任和责任,品牌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比如麦当劳,看似央视“3·15”晚会也没调查出什么惊天动地的黑幕,没用瘦肉精也没有用地沟油,问题集中在过期食品继续售卖。家乐福用白条鸡冒充柴鸡来欺骗消费者也早已被其他媒体曝光过。但是这两个品牌此前所传递的品质,让消费者甘心对其商品的溢价买单,就是买个放心。品牌企业可以有它的国家,但是品牌所代表的责任理念是没有国界的。没有挑剔的用户,就没有精细的商家。但这种挑剔,是对于品质的挑剔,如果说对于商品安全的要求也被看做是挑剔,那么消费者不仅是被侮辱的,企业也将是被损害的。

事实上,这种抱怨是一种高期望的落空。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大希望寄托于一个日子、一台晚会,本身就是一种清官情结的翻版。何况,央视有其权威和道德感,但也不可能完全是正义的化身。期待过高,难免就会使得央视的“3·15”晚会重复当年焦点访谈的老路,最后公众也变得意兴阑珊了,而整个环境建设却建树不多。

我们的希望是,“3·15”成为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利器,而不仅仅只是为曝光企业而鸣的丧钟。如何从法律、制度上改变消费者面对公司企业时的弱势无力感,而不仅仅是增加消费者在某一天面对镜头里的企业的快感。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