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因“活熊取胆”而陷于舆论漩涡的归真堂向媒体开放了其黑熊养殖基地,百余名记者在现场直击“活熊取胆”,根据记者的现场报道,“取胆的时间很短促,黑熊在此过程中表现得相当平静,一直在吃食,没有发出声音。”这似乎是印证了此前中药协会长房书亭的话,“熊很舒服”。
归真堂的开放和反击很有力,有现场记者在微博上发回了自己的感受,“不像外界传得那么恐怖”。在此前一边倒的口诛笔伐中,归真堂扳回了一局,甚至反戈一击,认为有人“居心叵测”。归真堂想向外界证明自己并未虐熊,自己的生意模式并不是建立在残忍的基础之上,昨日的开放,确实达到了舒缓了一下公众情绪的效果。
那么,没有血淋淋和惨叫声,归真堂是比卢俊卿还冤的窦娥?媒体先入为主了?人们的常识错了?难道真有一种痛苦,叫做不痛。
《华夏时报》的记者记录下了自己的怀疑,“取过胆汁的黑熊或趴着不动,或在饮水,但一律是安安静静,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感觉”。一位电视台的记者则对着摄像机说,“整个过程很快,但没人解释为什么熊表现得如此安静”。
也许归真堂认为,“眼见为实”就是最强的说服力,所以不愿多说,把解释的话都留给了随后座谈会上的各中药专家,现场工作人员对记者的提问均出言谨慎或者干脆拒绝。质疑来自于闪烁其词,记者发回的文字和镜头,是“被准备”好的无痛场面吗?这样的场面是天天如此,还是并非如此?数分钟的“活熊取胆”片段,并不能完全打消人们的疑虑,因为人们对于这只出镜的黑熊在数分钟之外的生活一无所知。
而且,感官的感性认识如果少了专业的理性认识,所见所闻难免就有些浮光掠影的嫌疑。从各路记者的现场报道来看,媒体所看到的,都只是归真堂想让媒体看到的东西。程序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东西,变换不同的设计,就可以把想给你看的东西给你看,不想给你看的东西屏蔽掉,让你看到部分真相,甚至是假相。因为这不是一个互动式的开放,而只是一个归真堂自说自话的开放。比如,反对最激烈的亚洲动物基金人员以及兽医专业人员就被挡在了归真堂的门外,导致现场没有归真堂之外的专业人士给出专业判断,记者们不是专家,他们只是看到了,而无法对看到的东西做出专业的分析。
“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所指的“他们”,是复辟时代的法国农民。而在一个全新的语境下,“他们”似乎可以换成“熊”。取胆的现场,是不是“流着奶和蜜”的天堂,熊无法表述,只能被归真堂表述,被表述为“无痛”。
至少,这种精心选择、精心布置、走马观花的引导式观摩,并没有说服我。因为,每当我敲下“取胆”这样的字眼,我的胆也不由自主地发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