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保护市场就是保护民生

作者:韩哲 2012-02-15

在近日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举行的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表示,“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不仅包括衣食住行,也包括文化、健康和安全。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政府工作的中心就是民生”。

民生优先,是近些年来从上到下所取得的共识以及政府正在努力付诸行动的理念。而不管是民生优先,还是以民生作为政府工作中心,其实也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

民生是个大道理,也是个老大难,毕竟“惟GDP”了这么多年,效率优先已变成了政绩优先。喜欢建设高楼大厦、广场大道,而不是下水道。只有到了暴风雨的非常时刻,才会反省这不足的“城市的良心”。民生恰如城市中的下水道,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避免掉链子。民生同样是生产力,它亦在反哺经济,只不过是慢工出细活儿,日久见人心。

怎样做才是民生本位呢?最直接想到的恐怕就是政府开支有多少倾斜到民生领域,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纯民生”,而不是以“泛民生”、“大民生”名义算到民生名下的实为政府投资项目的农业水利、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毕竟我们追求GDP不是为了数字,而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为了提高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的可消费能力,保证居民的消费信心。

然而,政府工作以民生为本位,不在于财政做了什么,更在于“环保(市场环境保护)”方面的作为。民生问题是两只手的问题,即市场解决民生,政府促进民生。市场和政府在保护民生方面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民生主要靠市场来解决,过去6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不是全能理性的,不是先知先觉的,在这方面,利人而利己的市场有着更为灵敏的嗅觉和更为强大的力量。因此,政府要促进市场的发展,服务市场,而不是管制市场,用法治来规范市场,而不是用行政来指导市场;要让市场环境变得更自由些,让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能够最大便利地进入市场,并不为过重的税负和行政收费所羁绊。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市场,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民生。

与此同时,在现代经济中,政府的角色也不仅仅只是守夜人,而是保险阀。在二次分配中,政府的首要原则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只有将财政收入中的大部分投入到社会保障方面,让居民对现状不至于绝望,对未来充满乐观,才能够凝聚起整个社会的向心力和向上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在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相当于是在给全社会做一次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基于未来和长久的投资,是一种基于稳定同样也会有收益的投资。

因此,以民生为中心,就要弱化政府自己的投资人和CEO角色,别动不动就要“经营城市”,而应着力于为居民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并通过有形之手来弥补效率的冒进和不足,民生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而不是落到了嘴唇上。“民生在勤,勤而不匮。”那是自然经济下的观念,在现代经济中,民生在“和”,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的和谐。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