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前,北京迎来了2011年的第2亿位游客,巨大的城市吸引力彰显无余。从游客数量上看,北京已经与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级旅游城市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但,这不是可以驻足停留的时候,要实现与世界城市相匹配的旅游产业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际上,这条路已经摆在面前。200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北京的旅游产业应实现“从数量规模到质量效益转变,从传统旅游观光向现代都市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奖励、商务会展等高端旅游转变”的总体思路。北京市旅游委今年也不止一次指出,北京旅游下一步的方向就是“转变与转型”。
《易经》曰:变则通,通则久。北京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旅游作为窗口行业理所应当走在前列。但关键是怎么转型、朝哪个方向变化?
对于北京来说,旅游是一根针,串起酒店、景区、商业、餐饮、文化、会展等各相关产业。因为有了旅游,这些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各产业的优化组合也促进了旅游的发展。据统计,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北京旅游相关产业累计完成投资359.5亿元,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8.6%。
对于北京来说,旅游是一扇窗,展现城市的文化、经济特质。国内外对一座城市的深层了解,大多是通过旅游的方式来实现。北京同时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和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扩大北京乃至国家在世界的品牌形象,旅游将是重要的战略渠道。
对于北京来说,旅游是一把钥匙,开启首都经济的转型之门,促进城市的进步发展。旅游带动了文化娱乐、商贸服务、交通运输、市政环卫、涉旅执法、社区环境等相关服务行业和部门的提升。城市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旅游发展又为城市注入动力和活力。事实证明,发展旅游能够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就是旅游促进城市发展的最佳案例。统计显示,2008年8月8日至24日,北京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52万人次。这一因体育赛事衍生的旅游季促进了城市的全面升级。2008年8月,北京在空气质量全部达标的基础上收获了13个一级天,超过北京10年来单月一级天9天的最高纪录。与环保事业相比,人文素质的提升更加深远。在公共场所,人们更主动地去排队;更加克制随地吐痰;在地铁或公交车里主动向老幼病者让座;在街上闯红灯的车主或行人减少了;餐厅服务员的态度也变得热情。应该说,奥运及其衍生的旅游给北京带来一次“飞跃”。
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是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部分,在这一历史机遇和目标下,北京需要的正是一种能够带动整个城市进步的“大旅游”。今天,2亿人次的数字,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剂催化剂。借助海量的游客资源,找准转变转型的方向,北京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上将更加游刃有余,一座崭新的“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正在一个个新的里程碑见证下离我们越来越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