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假如没有实行购车摇号……

作者:钱瑜 2011-12-28

北京连年“打着滚儿”上涨的小客车总量,终于在2011年放缓了脚步。回顾这一年北京治堵新政,购车摇号政策的实施应该说效果明显。

一年过去了,购车“摇号”、发展公共交通、开辟公交专用道、外地车高峰时禁止进京、停车费上调、开通社区摆渡车……一系列新政的落实基本没打折扣,成效日渐显著。

更为重要的是,在摇号政策的指导下,北京市进一步完善了二手车置换流程,推出了各项鼓励淘汰老旧二手车的优惠措施。汽车品质得到提升,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也将成为未来北京市机动车管理的方向。

当然,任何一项新政策的推出都不会是完美的。随着摇号中签率的节节走低,获得一块北京车牌显得尤为迫切,一些非正规渠道的“对策”频见报端,更是催生了一批新行业:4S店可帮忙上牌照、炒号族、虚假诉讼规避摇号……

这也引发了部分民众对摇号政策不买账的情况出现。在北京市交通委网站发起的“交通缓堵民意调查”中显示,52.77%的投票者认为治堵未见成效。在“哪些措施对缓堵最有效”的投票中,“购车摇号”得票最低,仅为1626票,占6.87%。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是好政策的标准,应该是看这项政策是否在随时调整和改进,从这方面来看,北京市交通委做得不错。

对于摇号中签、但在有效期内未购买新车的指标问题,北京市交通委及时出台了补充政策。根据新规定,中签后如果在半年之内没有买车则中签指标作废,作废指标将自动滚入下一期摇号,这充分显示了政策的人性化。

虽然仍有声音认为,摇号政策对治堵作用不大。而随着摇号政策实施临近“周岁”,网上也不断有消息传出,由于治堵效果不明显等原因,北京将取消摇号政策。

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没有摇号政策,今天的北京市会不会更堵?可以说,摇号政策延缓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加剧,同时,也给了建设公共交通设施的时间。

可以说,面对大城市的通病,北京市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创新”精神。如今,地铁还在铺,智能交通体系在建,城市路网在加密,新的惠民政策还在琢磨。最新的消息称,8号线二期北段、9号线南段和15号线一期东段都将在本周开通试运营,这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我们试想一下,假如北京没有实施摇号政策,今天的北京市将新增80万辆左右的新车。援引某媒体的一句话:“抛开拿到指标还没买车的与部分‘弃号’,摇号政策至少挡住了60万辆新车上路。60万辆新车,三环停满了都不够。”

11月30日,“2011绿色北京论坛”上,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王兆荣表示,今年1-10月,五环路内工作日高峰平均路网运行速度为25.3公里/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1.5%。

这些不都是摇号政策的功劳吗?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