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北京并非GDP增速越快越好

作者:韩哲 2011-12-23

昨日,北京市初步预计,今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以上。与此同时,2012年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也公布,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在长期“唯GDP”进而“唯GDP增速”的眼光下,8%的增长速度确实不高,特别是在很多省市动辄就是两位数的GDP增速雄心面前。

在数月前,当各省市上半年GDP增长数据公布出来之后,有人惊呼“北京GDP增速全国倒数第一”,仿佛北京的发展遇到了什么问题。很快,这种惊呼显得很矫情,因为随后中国科学院首次发布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显示,北京GDP质量在全国各省区市排第一。

更加注重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率和低碳,这正是当前我们国家所希望达到的“调结构”目标。说实话,在调结构方面,北京确实应该走在全国的前面。因为北京经济发展的优势不在于规模,不在于速度,正是在于质量。因为北京更具备“质量”所要求的科技、文化力量,以及较高的市民素质。

习惯了粗放,真要集约起来,不是几个指导意见和红头文件就能够实现的。转型是困难的,因为破除路径依赖是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主动让渡部分利益的,也即意味着牺牲几个百分点的GDP速度。调结构在全国已经成为共识和政策方针,但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地方往往只是口头上在调结构,其更看重的还是眼前的发展利益,即使这种发展是粗放和不可持续的。而北京的调结构无疑是动真格的,首钢迁出,汽车限购等政策的出台都是在承受着这种速度上的损失。

汽车限购之后,人们担心北京今年的消费可能不给力。一年快过去了,事实证明北京的消费力没有想得那么脆弱。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22.9亿元。明年春节提前,12月成为商业真正的节前旺季,按照目前增幅计算,今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突破6800亿元。

GDP速度不是绝对的越快越好。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GDP速度对于它们就很重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没有速度就没有发展。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资源禀赋,对于GDP速度的诉求将是不一样的。当北京在已经高速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必然需要面对一个有量及质的转变,作为一个需要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的首都,作为一个强调创造和服务的城市,高速度未见得就适应北京发展的节奏和定位,以及北京所拥有的资源禀赋。

有时候,在一个更高层次上评价一个城市的发展眼光,不是看其如何在GDP增速上做加法,而是如何做减法。退一步,往往是海阔天空,经济发展也是同样道理。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