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总忘,后事不师。黑龙江方正县用80年的时间就把“九·一八”给忘了,而甘肃舟曲还不到一年时间就把泥石流给忘了。当然,这里说的都是当地的政府官员,前者要钱不要脸,后者要钱不要命。
2010年8月8日,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死伤惨重。灾难过后,中央和甘肃投入资金5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舟曲的灾后重建和生态恢复。正当人们期待一个全新蓝图的舟曲时,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灾害发生的一年时间里,68个小水电项目相继在舟曲上马,这些水电站既无环评审批,也没有做地质灾害的审核。地质专家直斥这简直是太冒险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惜,舟曲当地政府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不义的事情,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为了经济的发展,为了长远的发展。公开资料显示,舟曲所在的白龙江流域处在一个大断裂带,山体比较破碎,属于全国三大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区。在这样的地方进行水电站开发,毫无疑问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果再没有环评和安全测评,相当于是置数万村民的生命安危于不顾,搞一个富贵险中求。尽管这“富贵”主要表现为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据说,舟曲在2011年的财政收入会达到4929万元,其中40%来自水电站营业税。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有了去年那场特大泥石流的生态教训,有着切肤之痛的舟曲应该对自然心怀一份敬畏之心,应当竭力避免再发生这样的一场自然灾害。因此,科学的发展观,是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但是当地官员搞的却是水电站“大跃进”,GDP“大跃进”,财政收入“大跃进”。在他们心中,水电站建下去,真金白银的GDP和财政收入是一种必然性,而再次发生一次灭顶之灾则是一种偶然性,特别是在刚刚已经发生过一次的情况下,更是偶然性中的偶然性。
侥幸作祟之余,当地官员脑中或许还存在着一种冷酷的理性观:发生了人祸推动的天灾,也会有国家救援,也会有国家拨款,也会有全国人民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己却不需要负责;而如果没有发生大灾,自己则收获了GDP和政绩,即使曾经万山叠翠的舟曲已经变成了穷山恶水,政绩考核和权责对应都没有这一项,也就无所谓了。大大小小的水电站上马,当地官员只有经济理性,没有人性。于是,美国学者哈定所言的“公地悲剧”似乎正在打底稿:不用负责、不受限制的资源使用,最终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恶化,导致公地上的人全部是输家。
我们承认,GDP很重要,摆脱GDP崇拜确实也不是能说改就改的。但是,透支环境、透支资源、透支幸福的GDP发展不可能持续,人定胜不了天,这是事实,也是现实。反观舟曲,以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筑起如此之多的水电站,相当于是在火药库旁边开烧烤摊,有多危险不言而喻。别总寄希望于奇迹发生,温州没有奇迹,舟曲同样不会有奇迹,因为规律就是规律,无论是机械规律还是自然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