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价格是个好东西

作者:韩哲 2011-07-14

进入下半年,“不让涨价”已久的食用油行业由鲁花率先涨价,结果众目睽睽之下,涨价令不旋踵即告取消。而面对媒体的询问,鲁花则表示没有说过要涨价。

综合媒体报道,在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曾约谈四大食用油巨头,要求到今年3月左右,不得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发改委又要求两个月内不要提价,即食用油企业在6月底之前不得擅自涨价。

食用油企业“很背”,苦等了半年多,6月CPI涨幅6.4%的数据一下子让其想涨价的心拔凉拔凉的。鲁花涨价后又退了回来,显然怕的不是媒体的围观,而是“不让涨价者”的关注。作为一个感性的消费者,在上半年CPI涨幅已经“破5”的背景下,食用油不涨价,我的钱包很欣慰,也发自内心的感谢国家;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我知道通胀绝不会是一出舞台剧,不是说导演给出了“不让涨价”的剧本,价格就会像演员一样按部就班,惟指令是从。

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因为价格是个好东西。价格趋高,自然会有大量资金涌进,于是供应扩大,抹平供求紧张,价格下降;价格趋低,自然会有大量资金望而却步甚至出逃,于是供应减少,制造供求紧张,价格上升。而我们对“不让涨价”的担心,就是在于其会制造供求紧张,从而限价不成反受其累。

比如,食用油价格半年时间未动,价格信号已经失灵,而原材料价格不降甚或继续上涨,导致油脂加工企业不赚钱还赔钱,那就只能限产、停产,缩减生产规模,这样食用油的供应不是趋多,而是趋减,日后的涨价压力将会更大,因为供应减少后的价格反弹势必会更强劲。

如上所述,国家的价格调控是否就没有了必要?当然不是。一部手机贵了,不买就是了,静待供求规律起作用。但农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能说太贵了,我就不吃饭了,也在那儿静待,等个一年半载,显然是不可能的,早就变成木乃伊了。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周期太长,时不我待,这也是市场失灵的一个表现。猪肉价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6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7.1%,可谓涨势汹汹。但是,这同时也让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个价格信号,于是,央行加息了,媒体热议了,游资看到了,国务院亦于昨日召开常务会议,对此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扩大供应。事实上,只要供应上去了,价格自然会降下来。

因此,价格不能因为“不让涨价”而停滞,因为价格不仅是企业的信号,同样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信号。针对某一商品价格的上涨或是下降,国家可以动用利率、税收、补贴等各种政策杠杆,来引导社会资金扩大或是减少该种商品的供应,从而让市场价格出清。只有这样的调控,才是有经济学道理可循的调控,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市场自发调节所带来的经济不稳定运行。价格高企,调控就反其道而行之,用市场力量使其迫降,应该更为治本一些。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