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南科大不是北大清华

作者:韩哲 2011-05-30

南方科技大学(南科大)注定是个命运多舛的产物。

最新的困难是,南科大45名教改班学生今年必须参加高考,也就是说,南科大没有自主招生和自授学位的权力。“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这是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自认为的“立校之本”。因此,当教育部说要将治校纳入到国家文凭的范畴时,朱清时在面对媒体记者“是否感到心灰意冷”的提问时沉默良久。

对于此事,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是这么认为的: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一定要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要始终对每个学生负责任,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教育部的话说得滴水不漏,保障学生权益也是师出有名,万一因为南科大的毕业生没有国家承认的文凭而找不到工作,用一句大俗话来讲,那不白读了。确实,文凭这东西,甭看天天被骂,没有它还真不好使。这些年,好多个民办教育的纠纷,不就是学校给不出国家承认的文凭吗?

然而,南科大并没有隐瞒什么,其从一开始就告诉有志于南科大的学生,这里是“非学历教育”,学的是真本事,毕了业,靠真本事吃饭,不是靠文凭吃饭。在充分的信息沟通中,来到南科大的学生,属于“既来之则安之”,属于自我选择,属于对一种新的有别于体制内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选择。

真正优秀的人,能够创新的人,岂是文凭所束缚得了的?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没有文凭,从哈佛辍学了,建立了微软;马克·扎克伯格也没有文凭,从哈佛辍学了,建立了Facebook。由此江湖上也就有了这么一句恭维的话:哈佛的毕业生从不寻找工作,他们创造工作。由人推己,我们现在缺的,不正是那些可以创造工作的“哈佛毕业生”吗?教改的目的之一,不也正是为了激发更多的创新人才吗?

俗语说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南科大能不能闯出一条“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也许是“闯祸”,也许是“闯王”,但闯过之后才知道。一个增量的教改试点,不应该这么难,不应该还没怎么闯,就给画上了条条框框。戴着镣铐起舞,怎么可能舞出华尔兹?我想,这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权力问题。站在教育部的角度,南科大自己招生、自己授学位,相当于让教育部靠边站。我们得承认,放权、让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对于南科大不是“大胆放权、小心观察”,南科大的探索也就没有意义,我们不缺“211”和“985”,不是吗?

南科大之所以从筹建伊始,就成为舆论关注热点,不是因为其可能是未来的北大、清华,而是可能成为内地版的香港科技大学,成立仅20年的后者,稍早前刚刚被评为2011年亚洲最佳大学。“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不希望南科大是以失败,而不是以成功,反面回答了“钱学森之问”。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