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比着看才有意思。比如近日的两则新闻:一是根据环球退税公司最近公布的调查报告,2010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免税商品总额达6.5亿欧元(约合61.3亿元人民币),蝉联“法国购物王”的称号;二是有消费者反映,在海南三亚免税店买到了过期化妆品,负责海南离岛免税店经营的中免集团表示,可能是销售人员缺乏培训所致。
如何将“海外消费”引回来,是当前舆论关注的热点。海南三亚免税店的试水,是一种解决方法。三亚免税店在开店之前,对此不看好的大有人在,结果,开业当天的情景可以用“踢破门槛”来形容,“五一”假日期间也是熙熙攘攘,有时候你不得不感叹,政策稍微松一下,撬动的消费能量是巨大的。
撬动消费可以靠政策,但是保持甚至推高消费则有赖于一个使人放心的环境。就连乳制品都可以用脚投票远赴港澳地区采购,高端和奢侈品就更别说了,买得起这些商品的消费者,也不差一张到香港、巴黎的机票钱。三亚免税店一开始就“失信于人”,与其说是个失误,不如说是失误的惯性。这种失误,即使是一个非有意而为之的瑕疵,也会将消费者对国内消费环境既有的不佳印象强化,从而让以后的发展后劲不足。
不久前,工信部首任部长李毅中在山东企业家年会上谈及消费时提高嗓门说道:“消费不足,但一会儿是三聚氰胺,一会儿是瘦肉精,消费者哪敢买你的产品?”政策给力只能是外部条件,产品本身不争气,今儿出这样的问题,明儿出那样的事故,别说鼓励消费和创造消费了,不拖正常消费的后腿就不错了。
奢侈品消费不像是房产,质量次点就次点,爽不爽的都要买,因为投资属性大大压过了消费属性。然而,奢侈品消费有太多的替代选择,三亚作为后起步者,已经不简简单单是跟国际水准看齐,而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相反,做得比国际水准还差,那真是把满汉全席的食材做成了一锅东北乱炖,巴黎掩面窃喜啊。
好在,这次三亚免税店的危机反应速度是“国际水准”。没有扭扭捏捏和遮遮掩掩,三亚免税店在昨日下午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司新闻发言人郝文刚表示,已与报道中所提及的买到过期化妆品的消费者取得联系,该消费者现已获得三亚免税店的双倍补偿,并对处理方式及结果表示满意。三亚市内免税店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轩也在当日《致消费者的一封信》中承诺,“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当前及以后,消费有多重要,听听李毅中的描述就知道了。他曾表示,2010年,我国为拉动经济增长总投资高达27.8万亿,占GDP的70%,投资拉动已经达到最大效力,无法增长。出口方面,外贸依存度也高达50%,过多依赖国际市场也不可持续,所以拉动消费才是必由之路。
昨天,经常在微博上“打情骂俏”的任志强和潘石屹,在微博上被人“讨个说法”。任志强开发的房子漏水,潘石屹开发的房子则掉了楼板。有头有脸的开发商的房子都让人不能信任,这房子的质量得差到什么地步。动辄几百万的房子都能糙到见怪不怪的程度,如果还梦想着将消费力留在国内,需要做的东西则不是很多,而是相当的多。别等着“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