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蛋糕有多大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切

作者:韩哲 2011-05-0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报告中预测:5年后,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不过,中国媒体多以“捧杀”视之。

这样一个“长国人威风”的报告,截至昨日19时,并没有在网络上形成热议。百度搜索一下不过300多条的相关新闻。这些年,有关国家很好很强大的新闻很多,公众已经过了那个“受宠若惊”的阶段,而变成“宠辱不惊”。

姑且不去讨论IMF的预测是否存在“忽悠”,事实上,中国的经济成就已无须用某个机构的某个报告来加冕。去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人就表现得很低调。而体现国家实力的另一个经济指标——外汇储备,我们更是觉得太多了。自改革开放后,GDP了30多年,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超越GDP。GDP再威武,收入也得给力才行。这也是为什么当前个税讨论热度不减的原因。

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后,要求上调免征额至4000元的呼声再次高涨。虽然财政部的官员早就说了,免征额调到3000元已经是尽力而为了,再往上就没人纳税了。当然,还要加一句,这不利于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其实,公民的纳税意识根本不用培养,衣食住行,哪一点不用纳税,连吃个馒头都有税,公民的纳税意识已不是弱了,而是骨子里就有。

免征额上调多一些,就喊吃不消,这不正好说明个税的征收主体多是中低收入者,而非高收入人群吗?这样,个税的收入调节功能如何体现?既然调节的差,还不如就直接“退税”,让中低收入者用这些钱去消费,同时个税的大幅减负也能让公众对于收入分配改革充满信心,提高消费意愿。

个税重收入而非调节,眼睛雪亮的群众很多。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刚出版的5月号《新财富》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个税必须全面系统改革》。他在该文中指出,在当前国内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财产性收入所得的背景下,这种税制毫无疑问打击了劳动所得,使得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增长速度与GDP相比差距更大。因此这样一个设计非常不合理,甚至可以称为“弱智”的个人所得税制,事实上已经沦为工资税。

发改委的专家说,40万亿的GDP,政府收了10万亿左右。这个数字跟政府公布的差不多。根据公开资料,2010年,税收收入约7.3万亿,土地财政收入约2.9万亿,正好10万亿多一点。这其中,个税收入为484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仅为5.8%。可以看出,个税收入的变化并不能对财政收入产生什么巨大的影响,相反,有着10万亿元收入的这一雄厚基础,足以使个税减税可以“步子再迈得大一些”。因为个税是直接税,公众的税负感觉明显而强烈,相应的减税效果也更为强烈,也更具预期效应。

蛋糕越来越大是“共识”,用不着IMF的报告我们也看得到。只是,怎么切才是公众越来越渴望达成的“共识”。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