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比道德高点更高的是理性

作者:韩哲 2011-05-03

通常我们爱说,要占领道德的制高点。只要在道德上立于不败之地,那就说什么都是对的,说什么都是大局。你总不能质疑道德吧。

现在我们有很多道德制高点,比如保障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谁也不敢对这个持有异议,说保障中低收入者生活水平是不对的。进而,为保障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也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无从质疑的。比如不让涨价。

过去一段时间,十几家重要消费品的行业商会轮番被发改委“约谈”,之后又轮到了煤炭行业,都被要求维护价格稳定。简单看,老百姓得了实惠,在通胀的大背景下,手中的钱还可以买到跟从前一样多的东西。当然,不排除有个别狡猾的商家,通过减量而实现曲线涨价,但基本上涨价成本是让企业给扛下来了。

如果企业是计划的,那“市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可惜企业是市场的,而市场自有一套运行规律,如果只是上游涨下游不涨,那么企业铁定是要关门歇业的。企业支撑不下去的结果就是供应减少,进而供不应求,进而价格上涨,到最后,老百姓还是要为此买单。也就是说,不让涨价的结局很可能是连本带利涨回去。特别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压抑,涨价的势头或许更加猛烈,反而更猛烈地推高通胀预期。

事实上,不让物价上涨,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价格是刚性的,运输过程中的油料价格也是刚性的,这不是管理的方向。执意要管理,那只能是发改委版的削足适履。那什么能管呢?“过路费”是可以管的,也是可以降的。比如在菜价中,运输费占据了大头。根据物流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费用达到0.94万亿元,增长13.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高达54.2%。企业好管,但企业是弹簧,除非发改委一直压着;利益部门不好管,但也只是部门利益,而不会遭致市场的反扑。

再比如自5月1日起实行的“一房一价”。毫无疑问,该政策是针对开发商惯用的捂盘卖高价、价格“低开高走”等销售乱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如果将新房二手房一并纳入到此规定来,就有点过犹不及了。毕竟二手房市场的供应方不是开发商,拿到市场上交易的是自己的财产,如果不能自由掌握定价权的话,这对财产权未尝不是一个影响。还有房产税,在降房价这个“大道德”的背景下,是否也是增加税负了呢?《财经国家周刊》近期有一篇专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的文章,后者说了这么一个数据,现在政府收税较多,40万亿元GDP中,政府收了10万亿左右。

道德诚可贵,理性价更高。保持一颗道德的心固然不易,而保持一个理性的头脑则更是难得。正如在西方国家的国情中,提高最低工资将最终导致失业率的上升,这是被数据实证过的。一味“陈义甚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经济学家哈耶克所说的,设计通向天堂的道路,往往最后冲向地狱。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