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有着“中国首善”称号的企业家陈光标落榜,主办方称捐赠多现金无发票,因此不好算。
这是陈光标最近碰到的第二件烦恼。第一件是围绕着是否“诈捐”,陈光标和《中国经营报》正在打口水仗。
陈光标的这两件烦心事都指向一个问题:难以核实。难以核实的背后,则是不透明的中国慈善体制。不透明之下,无论是对慈善机构还是捐赠人,都会衍生非议和质疑,“阴谋论”和“动机说”自然大行其道,继而导致一个后果,中国慈善事业虽然越做越大,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促进司慈善处处长郑远长前日表示,2010年全国慈善捐赠总数为700亿元左右,但始终是在“窄众”这个框架内发展。
对于慈善家,很多时候舆论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度的。此前,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宣布捐献83亿元有价证券,成立以自己公司命名的慈善基金会。随即就有媒体经调查走访指出,实际到账资金仅为1.6亿元,引发人们“避税”、“作秀”的猜疑。地产首富王健林捐10亿元重建大报恩寺,也是说什么的都有。对于慈善机构,则是不信任感的加剧。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上榜的“中国首善”曹德旺要订立“史上最严苛的捐款条件”。
根据《2010年全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报告》,抽选调查的99家慈善组织中,仅65家接受调查,而这其中又有42%表示没有专门的信息披露办法,37%没有专人负责信息披露工作。此外,这99家慈善组织中,没有机构网站的占到1/5,43%的机构页面更新不及时或者信息很难查找。2010年成立的基金会中心网所收录的信息中,1900多家基金会中没有网站的1307家,占了2/3。而那些有网站的还有170家页面已经不再更新。
既然说不清楚,怀疑也就无限上纲上线,这跟陈光标高不高调没有多大关系。陈光标的是非多,是因为不透明。慈善机构的不透明倒逼出了捐赠者的不透明,我宁愿发现金,而不愿走账。于是到最后,慈善变成了一笔糊涂账,上海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打打牙祭就可以上万元,而陈发树、陈光标究竟捐了多少,谁也说不出个准数。
当然,中国慈善这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非议。因为不透明,所以疑虑不断,所以有些人敢“多报少捐”,所以陈光标被怀疑,如果各个慈善机构的账目清楚,就不会有陈光标与媒体的口水仗。数字不会说假话。比如,英国的《慈善法》就明确规定,公众中的任何成员只要交付一定合理的费用,就有权获得慈善组织的年度账目和财务报告。对于那些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来说,公众对其信息披露的要求不亚于上市公司。这才能引导慈善事业奔向“大众”。
我们不想去猜测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暴力慈善”究竟有什么目的?出名也好,逐利也罢,甚至是像电影《战国》投资人一样只是想讨美人开心,都是不值得舆论兴师动众过度关怀的。因为,就算是“诈捐”,比“诈捐”更坏的还有“铁幕”。前者,有舆论监督,有据可查,有身败名裂的后果,出现“诈捐者”危害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后者,舆论无从监督,不知从何查起,也就无所谓身败名裂的后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