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曝光了一份中石化的酒单:一次性就购买了82万元,一周就花了300多万元,拉菲、茅台,都是有钱人喝的酒。
自从中石化的天价吊灯事件之后,我们对于中石化的任何大手笔开销都已经变得很淡定。中石化也很淡定,反正每次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北京的93号汽油7.85元/升,比之前涨了三四毛,这下中石化连下酒菜也有了。
昨日,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对此做出回应,称这批酒是公司正常的商品购进,属于公司“非油品”经营项目。那意思就是买来了是为了将其卖了,而中石化加油站的零售店就是卖这些酒的终端渠道。不是为了接待,不是进了领导肚子,而是为了搞副业、搞创收,中石化给出的这个解释还不如不解释,就像当初解释天价吊灯不是几千万而是几百万一样。
每次上调油价,国家发改委都会不厌其烦地列出理由,以前说再怎么调也没美国的汽油贵,现在好了,超过美国汽油价格了,又说我国的裸油价格比美国低,而且是除产油国之外全球最低,好像中国不是产油国似的(国土部数据:在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产油国)。其实说什么都没用,那么气派的大楼,那么气派的吊灯,那么气派的酒单,发改委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
石油巨头之所以这些年成为众矢之的,还在于甭管赚多赚少,石油巨头都忘不了向国家伸手要补贴,希望财政输血。其实,石油巨头是有些贫血,不过需要输的却不是资金血液,而是道德血液。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石油巨头可能也满不在乎。什么叫成功企业,买得起百万元的吊灯,喝得下百万元的名酒,还不怕别人“说三道四”。虱子多了不咬,丑闻多了不愁,将企业做成了衙门,你就是再全球招聘,再引进现代公司制度,也只是过度包装。
不惧丑闻,中石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方面,外国来的和尚似乎更会念“歪经”。比如前几天上质量“黑榜”的ZARA,两年之内7次上榜,始终沉默以对,并不给出问题产品的任何处理意见,也没有任何退换货的举措。价高质次,都快成自己的标榜了。在华的外国品牌有一个通病,好故弄玄虚,搞得我们好像没知识的。你跟他说质量问题,他跟你讲这是时尚问题。死活都不道歉、不赔偿,爱咋咋地。这让消费者其实很搓火。买的时候是上帝,买完之后就是敌人。
通常,心中有所畏惧,才会有所敬畏。一个丑闻可以毁了一个企业,只有这样,企业才会珍惜自己的形象和商誉。而一个又一个的丑闻让这个企业最多磕破个肉皮儿什么的,企业也就爱咋咋地了。一件三聚氰胺的丑闻让三鹿倒闭,这才算是给国内乳企上了一堂市场课和道德课。而一件瘦肉精的丑闻却只是让双汇开了一个万人大会,这让双汇以及其他的肉制品企业对于丑闻能有多大程度的忌惮呢?我们不是盼着双汇早点完蛋,我们是怕那些打算规规矩矩的企业早早地完蛋了。
丑闻不伤身,这很可怕。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