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三桶油”的高层人事调动颇受媒体关注。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调任中石化董事长,而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王宜林调任中海油接替傅成玉。对于“三桶油”高层的大轮班,有专家说,“同行了解同行的情况。而且,同行中的不同国企发展中各有侧重和优势,因此高层调换使得企业能更协调发展,三大油气巨头未来肯定是要成为全产业链能源巨头的”。专家很好很强大,什么事情都能总结出“N个有利于”。
近些年来,国企同行大换班似乎成为一种趋势。几年前,发电集团和电网集团的高层出现对调。彼时亦有专家揣测国资委的苦心,“这可以带来不同的视点,能够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减少上下游衔接的间隙”。在更早的2004年,三大电信运营商更是实现了一把手的相互对调:移动的去了电信,电信的去了联通,联通的去了移动。国资委人士当时表示,“互调是为了让领导层对电信市场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种种这样的观点,可谓都是务虚。你不能说错了,但又觉得其实什么也没讲出来。既然专家们把深层次的东西都说了,那我就来说点浅层次的。前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说,央企所在的这些行业几乎没有哪一家是垄断的。“实际上石油、电信、电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竞争的格局。”这个观点引来板砖无数,因为人们根据自身感受,普遍认为即使每个行业有那么两三家企业,也是属于价格同盟的。
现在撇去价格同盟不说,就说在竞争对手之间进行领导层的大轮班,这让企业还怎么竞争啊。还是说,压根儿就没打算让其竞争。对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那次高管对调,当时媒体的说法则是,移动和联通的价格战打得太残酷了,于是让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掌门人“易位思考”。竞争一旦过火,就不让竞争。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舍得让央企打价格战,仿佛让消费者占了便宜是多么不好的一件事情。
李开复选择从微软跳槽到谷歌,引发了两家公司对簿公堂,这还只是一个副总裁。如果周鸿祎和马化腾也能对调,惹下众怒的恶意竞争自然没有了,但恶意没有了,竞争也就没有了。企业的竞争既包括价格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也包括企业家的竞争。想着以后可能要到对头企业中任职,实在没有动力与竞争对手大动干戈。反正竞争到最后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要变成一家人的。因此,没有一个在竞争方面的“狠角色”高管,企业之间的竞争自然也是不温不火,点到即止。万一以后对调过去了,人情关系还不好处理。
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有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央企圈内,特别是那些互为竞争对手的央企中间,这句话可能就要改成: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利益,只有永远的朋友。李荣融说,竞争不是问题。我们却总爱犯嘀咕,问题是没竞争。
这让我们很纠结。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