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加息,昨天上调油价,一个是往下压物价,一个是往上抬物价,发改委着实让央行为难了。不过,发改委现在如此忙叨叨地控制物价,却也是拜央行所赐。前两年的天量信贷,一直被认为是当前通胀的源头。
都很为难,也都在忙着控物价。央行收缩货币政策,发改委盯着谁在集中涨价、趁乱涨价以及不合时宜的涨价。不过一年多下来,在这场控物价的战斗中,发改委远远要比央行抢镜。从去年的辟谣,到今年的约谈,忙得不亦乐乎。当然,其抽空也会给“三桶油”涨个价。
毫无疑问,“约谈”成为了近期的潮词,而且一“约”就灵。去年的食用油企业,今年的方便面企业、日化企业都在“约谈”下停下了涨价的步伐。近日,酒业等十几类重要消费品的行业协会再被发改委约谈,不能随随便便涨价。企业们都很识趣,发改委的面子一定要给。
油价没法不涨。国际油价目前涨到接近110美元的高位,“三桶油”要求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呼声强烈,发改委一直压着。但利比亚这局势估计一时半会儿也消停不了,国际油价短期内下降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清明一过,就上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同时声明,已经是悠着涨了。
然而,这样一来,油价的上涨与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这样一个大前提形成了冲突。于是,控制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价格就成为发改委的主要工作。这样,虽然油价涨钱了,但消费品价格没有涨,也就可以理解为物价没涨。只不过,发改委这种“约谈式”控物价的手段,早有评论指出,形如垒鸡蛋,不太稳当。
控物价这事还得靠央行,毕竟泛滥的流动性只认利率,而不是发改委的价格司。在物价问题上,经济学家们更多的是关注央行的作为,而不是发改委官员的约谈。央行从去年开始,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加息,尤其后者,是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完成的,这对于控制物价无疑很给力。与此同时,央行的信贷控制也是颇为见效。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5356亿元,低于此前市场预计的6500亿元,同比少增1929亿元,比1月份的1.04万亿元大幅减少了48.5%。
因此,前一段时间,关于货币政策紧缩压力缓解的声音不绝于耳,加息进入尾声的论调也是频频。央行的副行长也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现在的利率“很舒服”。但我们从近期的种种“被约谈”可以得知,物价是被行政手段控制住了,而不是市场自身的力量,这个时候不涨,有可能下个时候再涨,但现在的不涨,反而给了央行一个错觉,以为物价控制得很不错,涨价不是很凶猛,也就不急着加息了。这反而会让发改委在以后的时间更加忙乱。
物价涨得太厉害,央行就得加息。但央行也知道,加息抑制投资,并在当前全国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吸引热钱入境,因此,不到不得已不愿轻易加息。可是,在控物价的事情上让发改委越俎代庖,未见得是一件好事。发改委也不是神仙,票子印多了的事情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对症下药的应该是央行而不是发改委。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