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取悦于民,也要取信于民

作者:韩哲 2011-03-25

不仅要取悦于民,也要取信于民。

日前,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说,“非收费公路”将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96%以上。一个“将”字省却了多少麻烦。“将”可以是半年,也可以是半个世纪,甚至可以是时间的灰烬。你猜吧。

目前,现有公路网中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级公路和42%的二级公路都是收费公路。统计数据显示,国内货物的价值中运输成本超过20%,仅中国高速公路收费就占物流业总成本的1/3,而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8%,比发达国家要高出一倍左右。老百姓的钱包对此自然是深有感触,因此对于交通运输部的表态自然是欢迎,但就怕“等的花儿也谢了”。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恐怕也没有免费的公路。对于交通运输部的说法,我们更期待听到的是什么时候实现,怎么实现,以及实现不了怎么办。如果没有这些内容,神马目标都只是浮云。我们不希望,96%的“非收费公路”只是交通运输部在当前物价高企情况下一个“政治正确”的应景表态。

比如去年3月18日,国资委勒令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时隔一年,根据国资委自己的表述,去年已经退出的有14家,今年估计还将有20多家退出。无论如何,这个速度可以说是慢吞吞。因为没有时间表,也就没有了众目睽睽之下的压力。很多事情,一拖就没有了下文。

因此,至少得给我们提供一个时间表吧。不能说有了时间表就万事大吉,但时间表总归是个硬性约束,完不成就会很难堪,这就有了压力。此前媒体曾盘点,铁道部曾在不同时间表态,在2010年、2012年、2015年和2020年解决春运一票难求的问题。这让铁道部很没面子,只好在“基本解决”和“完全解决”上咬文嚼字。另一个例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也是屡屡食言,从上世纪末一直拖到2012年。然而,往后拖固然尴尬,但总好过往不知所云的“将来”拖。比如节能减排既有目标也有时间表,所以到去年下半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感到压力。尽管有些地方执行得走了样,但至少说明了一点:不敢怠慢。

还有一种情况,是时间表没得选,就在目标上留足余地。比如要求各地出台的年度房价控制目标,根据一些地方已经公布的目标来看,大多是与本地的年度GDP增幅或人均收入增幅看齐。不得不说,房价控制目标变成了房价涨幅目标,跟此前公众的期望有不少落差。与不公布时间表一样,都是为了不给自身制造压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有关“民企”问题时指出,非公企业之所以仍感到存在“玻璃门”和“弹簧门”,最重要的就是政策(新非公经济36条)落实不够。一语中的,落实,实乃政策的要紧之处。然而我们时常看到的情况却是如此:表态很丰满,落实很骨感。因此,不管提出怎样的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落实措施,都将只是一个口号。口号鼓舞人的精神,却不能鼓舞人的肚子。不管是交通运输部,还是铁道部,如果承诺是真诚的,就请拿出严肃的落实举措来。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