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别等着“3·15”才秀

作者:韩哲 2011-03-11

“3·15”前,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随便拣出几条近日的新闻,都是对消费者的利好:比如家乐福,启动了“倾听顾客”的企业宣传,仿效银行柜台服务,在超市的收银柜台安置了评价器,“满意”、“一般”、“不满意”;再比如团购网站,开始承诺团购券款过期可退,而此前“过期不退”是行业的潜规则。至于这个行业的宣誓,那个行业的起誓,似乎全要抢在“3·15”前告诉全国消费者:我们从良了。

人皆可为尧舜,而在“3·15”前,感觉任何企业也都是尧舜。只是这么多年“3·15”的常识让我们明白,这尧舜的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明码实价”,省却勾心斗角的交易成本,好事。就看能坚持多久,或者别又异化成别的花样。“倾听顾客”也是好事,就怕一边听一边打瞌睡。来点实的多好,别5倍退差了,假一赔十好不好。至于团购的潜规则,当初凭什么潜我们,先把潜了我们的钱还回来再说。还有,利息怎么算?

查一查去年上了欺诈消费者黑榜的企业,差不多都在之前当着媒体面咬牙切齿地宣过誓、签过字。比如将“人工紫砂”说成是“天然紫砂”的美的公司,2009年就曾在“做最好的公民——质量安全是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论坛上签署诚信宣言。而在去年的“3·15”前后,家乐福启动的“福到家”活动,文案写得那叫一个精彩:“福”的内涵包括“便宜到家”、“惊喜到家”、“新鲜到家”;而“家”则指“顾客之家”、“供应商之家”以及“和谐社会之大家庭”。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此处省略一万字,大家都懂得。事实上,诸如“福到家”不过只是“3·15”的一片浮云。风头一过,浮云也就不知被吹到神马地方去了。

“3·15”还是蛮有威力的,这让消费者有些欣慰。每年的“3·15”都会揪出几个“藏秘排油”示众,这也让企业如临大敌,在这个时期对消费者甚为殷勤,一脸媚笑。但这种媚笑也不过就那么几天。媚笑不可靠,因为随时可能变成狞笑。某种程度上,企业在“3·15”前的这种温情脉脉的作秀,就如同某些单位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给荒地刷上绿漆。

久病成医,被“忽悠”久了,消费者也能看得出企业是不是在“作秀”。那些又大又空的口号,比如“以您的标准为标准不断突破自我”、“诚信天下、敢为人先”,基本上就是属于自我娱乐型的,又想打造诚信招牌,又不想把话说得过死,纯属对着空气寻开心。有一种承诺,叫做“3·15”的承诺,过期即作废,或者说过期就效用递减,以至于企业不记得说过什么了。为了博取眼球,为了标榜诚信,说出一大堆漂亮的话,将平日里经济型酒店的承诺一下子拔高到五星级酒店的水准,既不现实,更是弄巧成拙。

平日里消费者诟病的管理痼疾、潜规则陷阱统统变成别人的,自己则要集中在这几天来个表扬与自我表扬。这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示好,甜得腻味。人心怀畏惧,才会知道感恩;企业心怀畏惧,才会珍惜诚信。只对“3·15”畏惧,换来的也只能是在此期间的卖力表演。只是表演的痕迹过于露骨,反而把我们吓着了。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