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要加息,也要加薪

作者:韩哲 2011-03-10

“房价上涨盖因老百姓钱太多。”这样一个标题党,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着实黑的够呛。其实,马蔚华想说的是,房价上涨是个货币问题,价格上涨是社会上的流动资金太多所致,通胀才是语境。而他的建议是银行方面需要做好理财产品,以吸纳社会上过剩的流动资金,进而降低通胀。

确实,在今年,通胀无论如何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语境。可是基准利率不高,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跑赢CPI的很少。因此,要想银行吸纳流动性,加息是关键。通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因此控制通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息。而存款长期负利率,居民财产缩水,也需要加息来安抚这样的不安。不过,加息是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老百姓欢迎加息,但另一方面加息却又让企业受不了,成本上升,影响竞争力和财务状况。

加薪是应对通胀之举,而“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经济学理论,则让很多人对于加薪持保留态度,认为会加剧通胀。事实上,当前我国提高一线工人劳动报酬与西方那种工资福利频繁上涨不同,只是合理的弥补之前收入增速与GDP增速的差价。从长期看,提高劳动报酬将是一个趋势。

通胀之下,除了加息,加薪也成为当前的热点。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这两天在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2010年全国有30个省区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大约在24%。同时,今年以来已有6个省份再次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并且还会有相当多的省区市会继续提高。无论是基于用工荒,还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薪都是必须的。同时,这也是在“民生优先”、收入分配改革的大背景下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为中低收入阶层个人所得税减负,政府让利,企业、个人得利。

加息有两难,加薪也有两难。一方面,劳动报酬需要提高,要提高一线工人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刚性的,一旦上去就不会下来。一些中小企业、贸易加工企业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能力实在有限,企业有点受不了。

这么多年一直说产业转型、升级,动作一直慢,因为倒逼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一直处在低水平,也就无所谓转型的动力。而用工成本的提高,逼着企业去想办法消化这部分上升的成本,逼得企业去提高劳动生产率。没有现实的成本危机,已经习惯了低价路径依赖的企业不会寻求变化。只是,政府也不能做甩手掌柜,需要在政策方面帮企业一把。比如,在企业给职工加薪的同时,政府也对企业予以减税方面的支持,既提高了个人在通胀下的收入水平,也不至于让企业一下子陷于困顿。这实际上与政府当前的“民生优先”不谋而合。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