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椅子费”里没有道德血液

作者:韩哲 2011-03-02

据媒体报道,某省部分医院收取3元“输液椅费”,患者就是自备板凳也得交费。不过这可不是医院的“乱收费”,而是经物价部门批准的。

对此,当地物价部门表示,收费是为了给患者更好的保障,因为原来的输液室和输液床、椅都非常简陋,需要改造和更换。言外之意,谁受益,谁买单。尽管这“益”是“公益”,而不是“私益”。尽管患者也没有站着蹲着趴着躺着输液的免费权利。

毫无疑问,这种行为在字典里有一个专门对应的词:巧立名目。如果做得过分些,你用医院的厕所、电梯、热水器什么的都需要收费,因为升级没钱不行,而升级则是“为了给患者更好的保障”。再过分一些,还可以将医院公车的油钱等七七八八的费用一块儿向患者讨要,名字我都想好了:住院费附加。事实上,只要想收费,名头总是不缺的,而且一定也是光鲜的。但只要是利用强势和垄断,神马费用到最后都是保护费。

这种“乱收费”,即使是经过了当地物价部门的批准,那也是“乱收费”。有一种乱收费,叫做“法定”的乱收费。对此,本山大叔最有发言权:小样,穿上马甲就以为我认不出来了!我们去医院购买的是医疗服务以及药品,难道输液椅不属于医疗服务范畴吗?如果医院的任何一项设备、设施能够单列一项收费,今儿3元,明儿5角,这“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恐怕就是神仙也没辙啊。

医院兼具公益性和市场性,不能说一谈到公益性,就支支吾吾倒苦水,一说到市场性,则毫不含糊伸手要钱。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谈及房价问题时曾说,“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同样,医院若只顾着挣钱,而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丢给政府,是没有“道德血液”的表现。市场经济以“理性和私利”为圭臬,但只有在法治和道德这两翼的保驾护航下才是完整的。挣钱是我们的目的,但不能是我们的惟一目的。站着就把钱挣了不是好样的,把钱挣了还不让人背后骂娘才是值得赞美的。

不由得想起前些时候的“机场天价餐”新闻:两碗面条和一杯果汁,在广州白云机场收费204元。如果碰巧你到机场时饿得两眼昏花,这就相当于给你出了一个QQ/360式的选择题:没得选择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收“椅子费”与“机场天价餐”殊途同归。一旦到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如果监管部门不给力,消费者将不仅是弱势,而且还得赔着笑脸。如果医院没有“道德血液”,那么医院真是个收费的好地方,患者掏钱“被乖乖”,在将自己身体交给医院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头脑清楚的人会与对方讨价还价。这种道德血液,不仅要求医院自觉、自我提高,更要求有这么一种制度政策环境让医院不得不这么流淌着道德血液。这也正是当前的新医改所致力于的方向。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