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通胀还是央行“说了算”

作者:韩哲 2011-03-01

据媒体报道,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表示,贸易顺差过大,是中国当前通胀问题的源头。“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双出现的大规模盈余,导致央行通过发行新货币来吸收这些外汇,进而扩大了货币供应并推高了通胀压力。”

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个货币现象,是央行货币发得太多了所致。这里面当然有因外汇占款需要而被动发行的货币。目前我国对外汇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央行作为被动买家,商业银行卖出多少外汇,央行就购入多少外汇,同时在国内投放等量的人民币。因此很多发出来的钱还真没法埋怨央行,是体制性因素。

但与此同时,多发钱也是央行有意而为之,用货币驱动经济快速走出金融危机,结果就是“水加多了”。国内流动性泛滥,加之国际流动性更加泛滥,内外压力下导致了当前通胀的形成。因此,这么多的钱,央行只说被动的因素,有些不妥。同时,如果按着央行的逻辑,那么减少贸易顺差是否就可以降低当前的通胀呢?

这两年,我国的贸易顺差是逐渐降低的,对于当前的通胀推动效应也是递减的,因此不能充分解释物价为何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发力。虽然易纲自己也说了,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为2.85万亿美元,与此相应的是,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但在2009年和2010年,新增的人民币贷款分别是9.59万亿元和7.95万亿元,而这两年的贸易顺差则分别是1960.7亿美元和1831亿美元(以昨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57计算,两年的贸易顺差折合人民币约2.5万亿元),占比不足15%。被迫发的钱少,主动发的钱多。

不过,易纲的说法也道出了我国外汇体制一个确实存在的问题,强制结售汇制度被认为影响了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基础货币的投放充满了“外汇因素”,很多钱是不得已就发出去了。从长期来看,外汇占款确实是通胀的重要源头。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显示,2010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亿元,与此同时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9.8万亿元,粗略计算超发货币将近32.8万亿元。这也就是说,有约60%的超发货币来自于外汇占款。

之所以大量基于外汇占款而投放出来的货币并没有引发更为强烈的通胀,在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大量的资源被动员进入到了市场,比如土地,这在相当程度上消化了不停投放、超发的货币。尽管如此,货币超发须得到严格控制,否则就将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形成内伤,毕竟能够被动员进入市场的资源不是无限的,货币发行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但强制结售汇制度却使得相当一部分货币投放成为刚性,不投也得投。如果这个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我们的经济发展将始终面临通胀之忧。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