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糖丸不如药丸管用

作者:韩哲 2011-02-25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谈及“小升初”时表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但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在我看来人生是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

王司长的话,作为一个励志报告,作为一个成功学讲座,是没有问题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条条大路通罗马嘛。但是,作为主管教育工作的教育部,不能仅仅只是找出原因,将当前的“入托难”、“择校”等问题归结为“忽悠”问题,而是应该拿出办法,如何让“忽悠”不再有市场。

事实上,王司长的话再漂亮,恐怕也没有哪个家长敢拿孩子的未来去赌一下“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成色。我们不能指望人们用“觉悟”去自发抵制这种“忽悠”,而是应该如何创造条件,使得这种学校间的差异降到合理范围,让人们在实践中看到,孩子的未来不会因为只是上了不同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就有如天壤之别。

因此,我们更看重的是如何根治这种“忽悠”。无风不起浪,空穴才来风,忽悠也是因为有忽悠的土壤环境。即使是忽悠,大家都这么做,忽悠也就无所谓忽悠了。诚然,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对一个事物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内因决定外因。这样一来,似乎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好与不好都成为了浮云。可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有一句话,外因反作用于内因,并通过内因起作用。当外因足够强势,其的反作用也就越惊人。好的初中,好的小学和好的幼儿园,背后的潜台词实际上就是有不好的初中,不好的小学和不好的幼儿园,后者在教育资源分配以及历史、机制共同形成的教育优势方面与前者已不是追赶的问题,而是如何不被“套圈”的问题。

据媒体此前报道,教育部已表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从根本上必须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造薄弱学校,消除校际教育质量差距,同时必须完善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秩序。教育部将改革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鼓励将普通高中一部分或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地分配到初中的办法。

因此,我们还是要回到国家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中来,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说,教育公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只有教育资源均衡了,人们才会不一窝蜂似地涌向好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

很多事情,科学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人都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烦心劳累,却又不敢不从这样一个潮流。王司长的一番话,只是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何况,古话还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能打消这种普遍社会心理的疑虑,官员的安慰只是糖丸,致力于公平的教育改革才是药丸。当前,教育部门已经着手解决教育资源失衡,这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作为。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