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禁查乙肝,国企当做表率

作者:韩哲 2011-02-14

据媒体报道,国内反歧视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日前发布的《2010国企乙肝歧视调查报告》称,超过6成的国企入职仍查乙肝,超过3成企业仍对乙肝存明显歧视。报告同时指出,有7家国企的招聘人员在明确表示知道国家有禁查乙肝的规定,但仍坚持检测。

事实上,早在去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卫生部三部门就已联合下文,明确规定入校就业体检禁查乙肝、禁止乙肝歧视。

一纸规定又成为手纸一张。

诚然,对乙肝的歧视是一个社会问题。然而,既然有了法规,即使心里的歧视无法根除,却无法在成长机会上进行歧视。法规的作用就在于,你不能使之喜欢,但至少使之不能排斥。按理说,国企应该在禁查乙肝这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然而,其不仅没有当好“班长”,反而成为了“副班长”。国企嘛,在为自己被诟病的垄断地位辩护时,就有好多社会责任需要履行,可真到需要其兑现社会责任时,成绩单往往又不怎么样。须知道,社会责任不仅仅等于在重大灾害面前的数千万捐款。

根据报告我们知道,明确表示招聘时会“检测乙肝项目、拒绝乙肝携带者”的国企中不乏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样名声在外的大型企业,他们每年都会公布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力求打造一个“负责任企业”的形象。然而,细节方面频频露怯,比如漏油了就装做鸵鸟,比如对乙肝的公然歧视,都让人不禁对其所标榜的社会责任产生怀疑。

国企为什么这么做?没有社会责任意识是一方面,不屑则是另外一方面。国企大多有着政策保护,因袭垄断多年,不用费多大力气竞争就能够获得利润。因此,国企不需要向人力资源献媚,不需要摆出求贤若渴的架势,人才不人才的对国企来说也就那么回事。因此,即使板着个脸,对求职者挑三拣四,从来也没听说国企为人力资源发愁过。体制保护了国企的这种大爷心态,既然是大爷,就敢对乙肝说不,就敢对国家政策说不。

同时,国企为什么敢于这么做?还是因为犯规成本太低。中国的很多事情,就在于犯错成本太低,所以才导致规则被架空,潜规则横行。比如报告指出,用人单位招聘时违规检测,仅会被处以1千元以下的罚款,即便承担赔偿责任,国企的特殊地位使得其在诉讼中往往处于有利一方,即便败诉,赔偿金额也只有几千元,最高的只有几万元,这对于财大气粗的国企来说实在是“毛毛雨”。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是一纸空文。比如最近,完全拥有作品权的汪峰要求旭日阳刚禁唱《春天里》,反被很多网民指责“红眼病”。盗版久了,习惯了“拿来就用主义”,反而不觉得是个事了。版权这东西存在于法律条文里,却没存在于公民的意识里。禁查乙肝亦是如此,其严肃性不仅体现在法规的出台上,而是体现在法规的执行上。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