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数字文化贸易超3700亿元 技术融合重塑网络文化产业模式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张茜琦 网编:卢扬 2025-09-23

9月23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双向赋能:网络文化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上,中外政企学界嘉宾聚焦网络文化产业“技术应用”“生态构建”等核心议题,分享实践经验、共商发展策略。

图片来源:官方供图

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催生多元业态、重塑生产模式,成为推动网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其中数字文化贸易规模超‌3700亿元‌,占文化贸易总量的‌25.8%‌。网络游戏、网络文学、微短剧等细分领域表现亮眼。

在IP产业化领域,泡泡玛特成为典型范例。据泡泡玛特国际集团副总裁陈晓芸介绍,泡泡玛特以IP为核心,构建起从产品—门店—乐园的全链条运营体系。“产品方面,小到2厘米的POP Beans,大到70厘米的MEGA系列,承载着不同的潮流属性,也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选择。线下门店是传递潮流风向的重要窗口,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则是以沉浸式交互体验带动多业态发展的创新文旅场景。”

工信部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8.34亿,占我国全部网民数的75.23%。技术基础设施升级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全球IPv6论坛创始人兼主席拉蒂夫・拉蒂德指出,IPv6作为新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是网络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关键支撑。

在内容生产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正打破传统边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管晓宏表示,技术与艺术的交叉融合未来还将拓展至影视、动漫等领域。

随着网络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问题、新挑战日益凸显。论坛嘉宾普遍认为,唯有通过“全球协同、体系共建”,才能构建安全、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理事长王野霏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既带来了“AI生成内容权属界定”等新的版权议题,也倒逼行业重新审视版权保护模式,推动版权保护体系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完善。

面向全球视野,版权保护的协同治理正在加速推进。世界互联网大会常务副秘书长梁昊透露,今年11月举办的乌镇峰会将正式成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专业委员会”,这一举措将推动版权保护从国内单一治理向全球协同治理升级,为跨境网络文化传播提供更有力的版权保障。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网络安全专家沃尔特・福美指出,在设计人工智能系统和产品时,必须重视安全性,防止模型、算法及系统出现稳定性不足和潜在漏洞。

北京商报记者 张茜琦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