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我国首次提出“双碳”目标——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距今已有五年。众多公募基金也在“双碳”目标提出之际积极布局相关主题产品。历经五年发展,产品队伍持续壮大,最新数据显示,名称中带有“绿色”“低碳”“ESG”“碳中和”的主题基金规模合计已超980亿元,逼近千亿大关。从年内业绩来看,各类主题产品表现也相对亮眼,更不乏收益翻倍的产品。有观点指出,公募基金在绿色金融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在“双碳”目标持续深化、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绿色金融细分领域仍将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主线。
最新规模为近五年峰值
在我国首次提出“双碳”目标后,公募基金积极响应并布局相关产品,主题基金品类也在近五年持续丰富。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名称含“绿色”的基金合并规模达384亿元,较2024年末下滑11.69%,但较2020—2023年末均有明显增长。名称中含“碳中和”的基金最新规模也达280.21亿元,规模均高于前四年末,成为近五年来的峰值。同期,名称中含“低碳”的基金最新规模为211.22亿元,较2024年末虽小幅增长0.98%,但较2020—2023年末则有一定下滑。另外,名称中含“ESG”的基金最新合并规模为112.34亿元,仅次于2022年末的数值。
整体来看,上述四类主题基金的最新规模合计为987.77亿元,较2024年末的946.94亿元小幅上涨4.31%。若回顾2020—2023年的年末数据看,上述四类基金的合计规模分别为399.76亿元、774.85亿元、820.63亿元、680.97亿元。可以看出,随着不断发展,绿色相关主题基金的规模在波动中攀升,当前规模已是近年来的峰值。
规模增长的背后,离不开相关产品在近年来的亮眼业绩。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低碳”“碳中和”主题基金的年内平均收益率达33.24%、30.98%,同期,“ESG”“绿色”主题基金的年内平均收益率也达20.01%、6.37%,整体表现向好。
具体来看,数据可取得的66只碳中和相关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以及63只ESG基金在年内均取得正收益。其中,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C领先,年内收益率达107.27%、106.38%。同期,在数据可取得的61只低碳基金中,仅1只产品年内收益率告负,同类产品中收益率最高的为国寿安保低碳经济混合A/C,达86.36%、85.96%。另外,在数据可取得的50只绿色主题基金中,也仅有5只产品年内收益率告负,表现最好的为嘉实绿色主题股票发起式A/C,收益率分别达53.6%、52.93%。若从近三年表现来看,“低碳”“碳中和”“ESG”“绿色”四类主题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则有所分化,分别为4.11%、-5.28%、16.86%、3.59%。
相较之下,也有个别成立已达三年或以上的绿色债基取得较好成绩。例如,截至9月21日,成立于2020年7月的兴业绿色纯债一年定开债券A/C的累计收益率已超10%,达19.95%、17.46%。
绿色理念融入机构投研全流程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绿色金融已成为资本市场近年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例如,上交所持续引导长期资金更多配置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上市公司。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基于中证ESG评价的中证A500等“A系列”指数、上证180指数等宽基指数产品共162只,规模合计超过2600亿元。
另据中国证监会今年2月披露的数据,绿色公司债券发展势头强劲,试点以来累计发行约8700亿元,制度规则和技术标准持续健全,碳中和债券、低碳转型债券、蓝色债券等创新品种不断涌现。
当前,部分公募机构也将绿色理念融入投资、研究工作中,并取得一定成效。据悉,招商基金充分借鉴融合国内外资产管理机构ESG投研策略实践,构建了贯穿研究、投资、投后三个阶段的ESG整合策略体系。除积极主动参与公司治理外,招商基金还以ESG投资理念为指导,研发和推出一系列符合ESG要求的基金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投资选择。在投资决策中更加重视绿色金融资产,逐步提高其在公司总资产中的占比。
博时基金也提到,多年来,公司持续精进绿色投资能力——正式作出ESG投资承诺,搭建ESG管理架构、建设ESG评级体系、创新ESG相关产品、踊跃参与ESG倡议等。绿色产品体系建设上,公司完善ESG基金产品和绿色债券产品双系列,持续加强与长期投资基金在绿色投资上的深度合作,积极参与碳期货等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满足投资者对ESG和绿色投资的需求。
此外,还有机构将ESG因素系统性纳入REITs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流程。例如,嘉实基金系统性梳理和研究了公募REITs发展中涉及的可持续议题、政策要求和评价体系,并针对现有REITs项目初步搭建了ESG治理架构,将REITs项目ESG管理纳入可持续投资业务办公会重点议题。同时,嘉实基金也联合原始权益人、项目外部管理机构等关联方寻求针对底层资产ESG优化措施的认可和支持,在项目全生命周期融入了ESG投资决策流程,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加强基金管理人对ESG的主动管理,从而有力保障了REITs基础设施项目的ESG绩效。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国家“双碳”目标、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为绿色投资提供长期制度红利。公募基金在绿色金融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在“双碳”目标持续深化、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绿色金融细分领域仍将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主线。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