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频道

对话橡鹿机器人董事长杨建成:炒菜机器人不必“具身”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王天逸 网编:陶凤 2025-08-10

在雨后放晴的周末走入世界机器人大会会场,北京商报记者一行人刚进门就闻见了炒菜的香气,在偌大的会场里不算浓烈,但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有些诱人。

循着香味找去,记者在一大批围观群众中间,找到了一台忙得抬不起头的机器人——它正有条不紊地翻炒着锅里的虾仁和蛋液。

图片来自记者拍摄

“观众说我们是整个会场最香的机器人,没有人比我们更香。”在同北京商报记者的专访中,橡鹿机器人创始人杨建成谈到了很多确定性,包括技术、市场,也包括行业发展,会场内的“最香”大概也算一种确定。

在C端认知尚浅的领域,炒菜机器人的商业化推进速度已大大超出外界的普遍预期。杨建成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橡鹿机器人选择的是与通用机器人不同的路径,聚焦商用场景的规模化落地,核心在于深耕烹饪触觉反馈与食材数据库积累,而非追求机器人的通用性。其逻辑在于,与人类厨师形成互补而非替代——机器人的优势体现在“会得多、学得快、出品稳”,可承载数十万道菜谱且持续更新,群体出品的标准化程度远超人类厨师群体。

从市场表现看,这一模式已获得商业验证。据悉,部分一线大厂已引入其炒菜机器人,更关键的是客户复购率超过80%,新签约客户仅占销量的三成,大量复购与转介绍,表明餐饮商户对其成本效益有相当的认可。杨建成提到的“123公式”——一名厨工操作两台机器可达到三名大厨的出品效率。

成本结构与效率边界的重构,正是这种商业价值的量化体现。

天眼查数据显示,橡鹿机器人自2021年成立后融资顺遂。2021年11月获源码资本亿元天使轮融资;2022年4月完成腾讯和IDG资本领投的数亿元Pre-A轮融资;2023年12月、2024年7月先后获得京东集团数千万元及近2亿元投资。

头部机构的连续注资,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商业化能力的认可——杨建成还透露称,过去一年已有超过1240家客户签单公司的炒菜机器人,其中大多为头部餐饮连锁品牌,覆盖全国179个城市,这一数据某种程度上标志着行业对该类设备的接受度已进入临界点,“2024年就已经算是炒菜机器人的‘iPhone’时刻了”。

图片来自记者拍摄

以下为访谈实录,北京商报据此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

Q: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主题是“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橡鹿机器人这次带来的产品有哪些亮点?

A:会场里大部分机器人的设计思路都倾向于通用,而我们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专用机器人,更强调实用。首先,观众都说我们是整个会场最香的机器人,无论是从气味还是触觉上,没有人比我们更香;其次,我们是一个完整的规模化、商业化落地的机器人,已经在多个场景充分验证并大规模推广使用了;最后就是过去机器人更倾向于机器人本体,而我们做的是机器人与实现工具之间的结合。

Q:炒菜机器人和人类厨师相比,有什么优势?

A:他们不是简单的比较或者竞争关系,未来会是协作。机器人大厨可能擅长烹饪几十万道菜,每天还可以有几十个新菜谱的更新和录入,人类厨师可能不会烹饪这么多菜,学新东西也不会这么高效。

并且,大量机器人烹饪同一道菜的最终品质都是稳定的、一致的,而100个厨师烹饪同样的菜肴,水平会参差不齐,机器人的平均值整体会更高一些。

Q:公司产品已经有了一线大厂作为客户,他们的反馈如何?

A:客户的需求是通过用脚投票来评价产品好坏的,看产品是否能够为他们带来价值,这些都会通过资金和复购来实现。我们目前的客户复购率为80%左右,新签约客户仅占销量的30%。大部分客户都是复购和转介绍。

Q:具身智能风口下,主要的技术突破在哪里?目前的瓶颈又是什么?

A:我们最关心的几件事情,第一件是感知,第二件是智能决策,第三件是躯体。我们已经迈过了实验室阶段,目前更关注制造的可制造性、可维护性以及故障率的突破和优化。因此我们接下来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实现更大规模、更低成本和更高质量的交付。

另一个重点就是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菜谱交易平台或者共享平台,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其实有很多手艺人,都是各自地域上非常专业的厨师,这些厨师过去并不能够被广泛地知道,他们自己的拿手绝活也不能被很好地传承。

Q:炒菜机器人会走入家庭吗?ToB和ToC场景有何区别?

A:餐厅的配置和食材的准备更加专业和大规模,而家庭更加注重便利和方便,避免清洁,这两者的诉求不同。

Q:炒菜机器人的爆发场景、“iPhone时刻”会是什么?

A:如果非要给行业发展转折定义一个iPhone时刻,我们可能认为比如大一些国内的头部餐厅都已经完全在使用并且被充分认可的阶段会是iPhone时刻。ToC跟ToB有很大的不同,C端是非常快速的,你很容易感知到它是一个iPhone时刻。Tob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中间灰度比较长。

去年我们签约了1240个客户,全部是头部连锁品牌。已经实现了全国179个城市的头部连锁覆盖。目前不了解炒菜机的人已经不多,不完全认可炒菜机价值的人还有一些。绝大部分行业翘楚基本达成共识,炒菜机器人是他们下一个阶段需要拥抱的重要生产工具。所以我们认为iPhone时刻2024年就来了。

Q:在具身智能领域,炒菜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是否领先?

A:我认为我们不属于具身智能,只能算作专用机器人。我们与通用机器人或者具身智能走了两个路线,我们并未过多关注具身这个词,而是关注在这个场景下极致的稳定性、成本和效率。

Q:大规模应用下,炒菜机器人的投入产出比被验证了吗?

A:客户已经帮我们总结了一个公式叫“123”,——一名厨工操作两台机器可达到三名大厨的出品效率,ROI(投入产出比)完全可以算得过来。

Q:机器人会如何改变餐饮业?

A:第一个方面是许多人不愿意做厨师,因为工作环境高温高湿且劳动强度很大。我们希望通过先进的生产工具,让劳动者可以不那么高负荷地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且环境恶劣的事情;第二个是改善中国餐饮制作环节的生产效果。我们能让出品品质很好,经过精心设计;第三,我们希望改善整个烹饪生产过程的食安标准和提高食安要求。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王天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