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金融科技频道

信贷、保险、资本市场齐上阵!七部门打出金融“组合拳”支持新型工业化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廖蒙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5-08-05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又一细化领域迎来金融支持举措。8月5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为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支持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五大方面提出十八项金融支持措施。

又一细化领域迎来金融支持举措。

针对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意见》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富,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在有效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前提下联动衔接更加紧密,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

在细化举措方面,《意见》强调加强各类金融工具的联动配合,包括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宏观信贷政策引导作用、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各类科技保险业务、支持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等,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意见》指出,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围绕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2024年10月以来,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多次提及要推动制定相关指导意见。2025年7月28日,工信部召开座谈会部署下半年工作计划,也提出推动制定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扩大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在本次《意见》中也有提及。在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意见》指出,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加强上市预期引导和政策激励,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意见》还提到,运用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脱核”模式。此外,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更好满足企业外贸结算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便利统筹境内外资金划转和使用。

在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看来,“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是《意见》众多政策举措中值得关注的一项,通过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和“千帆百舸”上市培育计划,打通社会资本流向硬科技领域的“最后一公里”,能让更多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快速走向产业化。而探索产业链金融的“脱核”服务模式,借助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使缺乏核心企业担保的专精特新企业也能凭借真实交易数据获得授信,这种“数据换信用”的创新有望激活产业链末梢活力。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从跨境结算便利化到外汇套保服务升级,从出口信用保险扩围到海外知识产权融资支持,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服务让‘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更具底气。”薛洪言补充道。

薛洪言认为,《意见》的出台,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关键举措,更标志着我国金融与产业协同发展进入了系统性深化的新阶段。这份文件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基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产业升级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构建起全周期、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框架,将金融资源精准导流至产业最需要的地方,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