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六记酸辣粉被曝发霉事件终于迎来官方回应。7月28日,麻六记酸辣粉涉事代工厂及品牌方先后致歉。这一事件不仅揭开了麻六记供应链管理的短板,更将代工模式的深层矛盾推向台前。作为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运营模式,代工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上的优势显著,但如何在这一模式下筑牢质量防线,实现“高效”与“品控”的平衡,已成为麻六记必须直面的核心课题。
代工和品牌双方致歉
7月28日,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宽食品”)发布关于麻六记部分批次酸辣粉产品召回的声明。其中显示,阿宽食品注意到客户及终端用户反馈,由公司代工的麻六记270g规格的酸辣粉出现个别粉饼发白、发霉现象,现已发出召回通知,目前所有存在质量风险的该规格产品已全部下架,由公司进行进一步调查追溯处理。
阿宽食品表示,经核查,问题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6月18日两个批次产品。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可能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出现湿粉饼保质期缩短或霉变。目前,这两个批次产品的全面召回工作正在有序执行中。
针对已购买上述问题批次产品的消费者,阿宽食品将启动召回措施,召回范围包括2025年6月16日、6月18日由阿宽食品公司生产的270g规格麻六记酸辣粉,请消费者联系原购买商家办理退货退款,或通过白家阿宽官方登记信息。阿宽食品称将承担全部退货费用,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提供相应经济补偿,以弥补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
同日下午,涉事品牌麻六记也发布相关声明称,目前,麻六记已在产品生产所在地启动召回程序,并正积极与相关消费者沟通,全力推进退货及妥善的补偿方案。针对此次事件,麻六记将加强供应链管理,深化驻厂监督机制,提升审核标准和频次。同时,麻六记会完善质量风险预警机制:加速建设和加强自己的供应链体系,系统性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另外,麻六记会落实管理与监督,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将管理与监督落到实处。
据了解,多位消费者反映近日在开市客买到的麻六记酸辣粉出现发霉情况,随后开市客所有门店下架了麻六记酸辣粉。
多产品以代工为主
众所周知,酸辣粉一直是麻六记的明星产品,而上述提到的阿宽食品一直为其代工酸辣粉。根据阿宽食品递交的上市申请书和财报,麻六记从2022年起跃升为阿宽食品的第一大客户,2022年,麻六记向阿宽食品采购方便食品的金额为5034.51万元,2023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74亿元,同比增长了245.65%;2024年,该数字为2.01亿元,同比增长15.52%。
除了酸辣粉,麻六记的速食业务高度依赖代工模式。根据北京商报记者梳理,除了酸辣粉,麻六记的牛肉辣酱由四川饭扫光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工,小旺肠由上海顶好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辣条锅巴委托山东高唐好佳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凉面则是四川万高达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
张兰此前在谈到代工问题时曾表示,因为建造工厂的成本非常高,所以“大公司都是租流水线”。虽然麻六记酸辣粉是租的流水线,但是“材料、配方以及流水线上的工人都是麻六记自己的人”。
而正是凭借食品业务,麻六记线上销售额远超线下餐饮门店。麻六记创始人汪小菲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曾透露,麻六记的线上业务营收约为线下门店营收的3—5倍。在他看来,麻六记并不是单纯的传统餐饮品牌,而是以线上零售+线下体验的模式进行布局。根据财经天下WEEKLY报道,麻六记CEO安勇曾透露,麻六记直播带货月度销售额曾突破上亿元,其中单日销售额甚至超过千万元。
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表示,此次麻六记酸辣粉发霉事件,暴露出其供应链管理存在一定漏洞,尤其是代工环节品控不严,导致品牌形象受损,消费者信任度下降。在依赖口碑的食品行业中,此次事件对于麻六记的影响不容小觑。即便问题是因代工厂的失误所致,但麻六记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同样会有所影响。
代工模式的优劣博弈
代工模式在食品行业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企业初期,低成本下能够快速扩张产品线。但同样这种模式容易面临品控易失控的问题,给企业供应链管理带来一定挑战。
赢政通创始人徐廉政提到,代工生产已成为食品行业的普遍模式,尤其对新兴品牌而言,该模式能够快速实现轻资产扩张,麻六记与阿宽食品的合作便是典型案例:麻六记专注于营销与渠道建设,阿宽食品提供生产能力和行业经验。不过,此模式在质量把控、责任界定以及第三方供应链等方面都存在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品牌方和代工厂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此次酸辣粉事件不仅是麻六记供应链管理的一次压力测试,更折射出食品行业代工模式的深层矛盾。对于麻六记而言,如何在轻资产扩张与品控安全间找到平衡,将是其品牌价值重塑的关键。而对整个行业来说,代工模式的高效性需以严格的质量管控为前提,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成为品牌崩塌的导火索。
为打牢经营基础、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詹军豪建议,麻六记要迅速、全面地完成问题产品召回,确保消费者权益;加强与消费者沟通,真诚致歉并给出合理补偿,重建信任。未来,麻六记需严格供应链管理,加速自建供应链体系,减少对代工厂的依赖,并完善质量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系统性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以维护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
对于自带流量的麻六记而言,关注度是其迅速扩张业务版图的优势之一,但同样意味着品牌受到更多的大众监督,若想将短期流量转为长期优势仍有不少功课要做。徐廉政认为,此次危机恰是麻六记的转型契机:除了重建消费者信任和重构供应链管控体系之外,品牌还需思考自身核心价值,将食品安全转化为竞争壁垒的同时,将“责任意识”深植于商业模式,从而真正实现从流量品牌到信任品牌的跨越。
北京商报记者 郭缤璐 张天元
图片来源:官网截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