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沁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沁恒微”)冲A事项迎来新进展。近期,上交所官网显示,公司科创板IPO已进入问询阶段。本次冲击上市背后,公司具备业绩底气,报告期内营收、净利实现逐年增长。但与此同时,沁恒微目前也存在大客户较为分散、实控人控制权比例过高等情况。针对相关问题,沁恒微方面于7月22日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
大客户较为分散
据了解,沁恒微专注于连接技术和微处理器研究,是一家基于自研专业接口IP、内核IP构建一体化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接口芯片和互连型MCU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公司科创板IPO于2025年6月30日获得受理,同年7月20日进入问询阶段。
本次冲击上市,沁恒微拟募集资金约9.3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照轻重缓急投资于USB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网络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全栈MCU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闯关A股背后,沁恒微也具备业绩底气,公司报告期内营收、净利均实现稳步增长。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沁恒微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38亿元、3.08亿元、3.97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5910.41万元、7239.67万元、1.04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业绩增长的同时,沁恒微报告期内存在客户集中度相对较低的情况。具体来看,2022—2024年,沁恒微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金额分别约为2449.05万元、4632.66万元、5616.17万元,占比分别为10.28%、15.05%、14.15%。
对此,沁恒微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芯片产品更多聚集在泛工控、泛计算机领域的周边外设,各式各样的工业设备、仪表仪器组成的长尾市场,终端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形成大量个性化的“尾部”终端应用形态。由于芯片单价不高,单个设备的用量也有限,因而芯片价值在设备整体成本中占比较低,单个终端客户的采购量往往不高,且通常为小批量、多频次采购。长尾市场总的市场容量、市场机会非常巨大,同时,抗周期能力相对较强,例如近年来消费电子需求放缓,但工业与汽车芯片领域一度较为火热,相对分散的布局可以更好地缓冲特定行业的周期性波动。
另外,2022—2024年,沁恒微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3.32%、58.82%及57.51%,逐年下降。针对相关情况,沁恒微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存在下降的情形,主要为受到产品销售结构影响:2022—2024年度,公司蓝牙、以太网及MCU芯片增长率均高于毛利率相对较高的USB芯片,拉低了主营业务毛利率。
实控人控制超九成股份
作为科创板IPO企业,研发费用率始终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从研发投入方面来看,报告期内,沁恒微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085.53万元、6770.97万元和7617.1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54%、22.01%和19.2%。
对此,沁恒微方面表示,公司研发费用率有所降低,是因为营收增速(复合增长率29.05%)快于研发投入增速。公司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投入约9.32亿元,未来随着募投项目的开展,研发支出将大幅上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沁恒微实控人控制权比例较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实控人王春华合计控制超九成表决权。
具体来看,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沁恒微控股股东江苏沁恒直接持有公司56.04%的股份,为单一第一大股东;实控人王春华直接持有公司28.46%股份,通过江苏沁恒、异或合伙分别控制公司56.04%、10.06%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94.57%股份。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实控人控制超九成表决权,虽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公司决策的高效性,但也可能导致“一股独大”的局面,削弱其他股东的话语权和决策参与度。
“此外,这一情况还可能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和市场信誉。投资者可能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担忧,认为公司存在较大的决策风险和利益冲突,从而降低对公司的投资意愿,影响公司的资金筹集和市场拓展。”袁帅补充道。
针对相关问题,沁恒微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和董事会秘书能够依法规范运行,形成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科学高效的公司治理体系,未出现重大违法违规现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得到完善。
北京商报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