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新发规模连破纪录 主动权益类基金认购升温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郝彦 网编:武杉 2025-07-18

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持续升温,新品首发规模连破年内纪录。7月17日,大成洞察优势混合成立,发行规模达24.6亿元,创下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首发规模新高。回顾7月16日,华商致远回报混合才以20.82亿元首发规模刷新纪录。值得注意的是,年内多只浮动费率基金发行规模也近20亿元。整体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发行总规模更同比增长28.01%。有业内人士表示,助推主动权益类产品发行热度升温的主要因素是股票市场出现积极变化,此外,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出炉与费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投资者信任。展望未来,权益市场向好的基础仍然稳固。

主动权益新品规模破年内纪录

7月17日,大成基金发布大成洞察优势混合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产品自7月7日开始发行,7月14日募集结束,合并发行规模达24.6亿元,成为年内新发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类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7月16日,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之一的华商致远回报混合也宣布成立,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为6118户,发行规模达20.82亿元,刷新年内同类产品的募集纪录。

除上述两只产品外,年内还有多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募集规模逼近20亿元,例如,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富国均衡投资混合的发行规模分别为19.91亿元、19.64亿元。此外,广发同远回报混合在为期仅2天的募集期内,吸金18.91亿元,暂居主动权益类发行榜单第5名。

整体来看,截至7月17日,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合并发行规模已达569.6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45.01亿元同比增长28.01%。其中,15只主动权益类新品(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发行规模超过10亿元。相较之下,2024年同期首发规模超10亿元的仅有3只产品,最高规模也仅为13.98亿元。

为何近期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热度明显攀升?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表示,年内股票市场出现积极变化,沪指在3500点附近波动,AI等板块带动效应强劲。此外,《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出炉与费率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赢得投资者信任。

中信建投金工及基金研究团队近日研报也指出,7月新发基金明显提速。公募基金新发市场迎来热潮,股市回暖推动权益基金发行提速。

权益市场投资机会值得期待

正如上述观点所言,回顾年内权益市场表现,截至7月17日收盘,A股三大股指悉数收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报收3516.83点、10873.62点、2269.33点,涨4.92%、4.41%、5.96%。7月9日,上证综指突破3500点,7月11日,上证综指盘中创下年内新高,达3555.22点。

上述背景下,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也显著提升,“翻倍基”接连涌现。此前,混合型QDII基金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年内涨幅已超100%。近期,第二只“翻倍基”也新鲜出炉,截至7月16日,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基金A/C今年以来收益率已达104.26%、103.69%。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今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9.41%。数据可取得的8195只基金中(份额分开计算,下同),7187只基金业绩收正,占比87.7%。其中,16只基金收益率超过80%。

展望A股后市,有基金经理在最新发布的二季报中直言看好。例如,基金经理赵枫在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基金的二季报中表示,权益市场向好的基础仍然稳固,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基本面正处于企稳回升的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最困难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未来伴随产能出清和竞争烈度减轻,企业盈利有望逐步回升并恢复一定的成长性;另一方面,高股息公司的静态股息率回报仍远超无风险利率,资金仍会继续流向权益资产,相对于巨大的资产配置需求,当前高股息资产仍然是稀缺的。

杨海平也表示,下一阶段,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仍值得期待。上半年经济金融数据出台后,为巩固调控成果,可能会出台增量政策。同时,美联储政策变化可能会为中国留出更多的政策空间,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各项措施也效果渐显。细分来看,科技创新成果涌现,高新科技板块有望成为股市行情的带动力量。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指出,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投资者信心增加,此时,叠加中长期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局面,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中国股市未来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预计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发行规模有望呈现快速扩容的趋势,形成耐心资本投资与投资者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局面,促进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郝彦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