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业绩预报集中披露,部分房企净利润率先实现扭亏为盈。7月17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已有25家涉房企业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保利发展、华发股份、滨江集团等10家房企实现盈利,其中保利发展以27.35亿元位居25家房企之首。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交付体量增加以及浙江区域的市场回暖,滨江集团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同比涨幅预计达40.01%—69.98%。
业内专家分析称,产品力仍是房企利润的核心保障。在政策推动楼市回暖的背景下,房企需聚焦优质地块,打造超出预期的高品质产品,形成与竞品的产品力差异,才能赢得市场认可。
缩水的大哥仍是大哥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7日,A股上市的25家涉房企业中,10家房企净利润实现盈利。其中,城建发展、渝开发、城投控股、大悦城、珠江股份、万业企业、凤凰股份7家房企实现扭亏为盈。此外,保利发展、华发股份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5亿元及1.68亿元。
虽然保利发展预披露的归母净利润最高,暂居“利润王”位置,但相比于自身而言,保利发展半年度归母净利润已连续两年缩水。2023年上半年,保利发展归母净利润122.22亿元,达近五年最高值;此后便一路走低,2024年同期净利润缩水至74.2亿元,同比减少39.29%;2025年净利润再度下滑,同比减少63.14%。
保利发展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因房地产项目结转规模下降,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受行业和市场波动影响,结转项目盈利能力下降,相关利润指标相应同比下降。
除盈利房企外,15家房企归母净利润表现为亏损。其中,金科地产、金融街、华远地产、大龙地产、首开股份5家房企则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减少,减少幅度在0.03亿—10.84亿元之间。
此外,中交地产、京能置业、华侨城A、金隅集团、金地集团、京投发展等8家房企净利润亏损相对增加。绿地控股和光明地产净利润则由盈转亏。
就净利润亏损情况,金地集团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经营业绩亏损,一方面是由于总体投资新增规模较小,部分项目销售完成后,新项目未能及时形成批量供应,导致销售规模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公司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未来公司将围绕精准去化、灵活定价、需求适配三大核心方向,持续推进存量资源提质工作,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加速去化进程,同时将借助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清理库存,以回笼资金、盘活资产。
滨江集团崛起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报中,滨江集团净利润表现尤为亮眼,是10家盈利房企中唯一一家净利润增长的房企。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报显示,滨江集团预计实现净利润16.33亿—19.8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1.66亿元相比,涨幅40.01%—69.98%。
对于净利润的增长,滨江集团方面表示,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同比上升主要系公司2025年上半年交付楼盘体量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滨江集团业绩表现优异,与浙江市场的发展态势密切相关。近年来,浙江市场人口导入速度显著加快,以杭州为例,当地土地拍卖市场持续活跃,房价亦呈上升趋势。作为企业的核心市场,杭州乃至整个浙江地区的强劲发展态势,为其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区域性房企,滨江集团上半年稳居浙江销售业绩排行榜榜首。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上半年滨江集团在浙江销售额达504.6亿元、销售面积达146.1万平方米。其中,在杭州大本营销售额达396.6亿元,领先第二名绿城中国达138亿元。
中指研究院华东大区常务副总高院生表示,滨江集团深度聚焦优质区域深耕策略,以杭州大本营为核心发力点,2025年上半年杭州市场销售额约占其浙江市场总销售额的八成。在运营管理层面,依托“区域聚焦、高端精品”战略,滨江以高效周转模式强化成本管控,同时通过“滨江造”品质口碑持续巩固本土优势。
在多轮政策优化调整下,作为滨江集团大本营的杭州房地产市场也快速升温。上半年,杭州共成功出让68宗涉宅地块,出让总金额约1160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的1169亿元。低密地块共推出了31宗,而且多为主城区,甚至是热门板块的核心地段。
优质区位地块的稀缺性和市场改善需求也激活了房企竞拍热情,土地价格屡创新高。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上半年,滨江集团两度以刷新杭州最高地价纪录的价格竞得临近霞映锦绣里的湖墅低密宅地以及滨江区沿江水电新村地块。
北京商报记者就净利润增长情况及下半年企业发展计划致电滨江集团,对方回应称,上半年净利润实现增长,主要得益于楼盘交付体量的增加。下半年,企业将在确保项目交付与服务品质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年初制定的1000亿元目标的达成。
产品力是房企利润的保障
自2024年下半年起,中央到地方层面相继发布多轮促进房地产回暖政策。其中包含下调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加大优质地块供应量、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推进“好房子”建设等。
以北京为例,在政策加持下北京楼市加速回暖。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25年上半年,北京涉宅地块出让金合计1005.56亿元,同比增加37.3%,例如海淀区、朝阳区等优质地块也加大了供应;新房成交18563套,同比增长23.89%;新房成交金额1459.9亿元,同比增长29.7%。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表示,区域发展具备强劲的潜力支撑,房企应聚焦优质地块布局,结合上半年改善型产品的市场优势,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开发商应将过去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标准化户型,转向打造定制化产品。
例如,电建·长安华熙府70平方米三居采用折叠餐桌、转角玄关设计,实现“独立餐厅+三面采光”的小户型功能升级;中建·璞园PARK则以3.5米层高、度假风精装吸引高端改善客群。
郭毅强调,房企销售额增长的关键,核心原因在于开发商对购房者生活需求的理解深度与满足能力存在差异,若能精准把握需求痛点,提供超出预期的高品质产品,形成与周边竞品的显著梯度差,项目更易获得市场认可,反之则可能面临销售乏力的困境。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下半年房企一方面应聚焦改善型需求,加大优质住宅产品的打造力度;另一方面则需通过“高品质住房+高性价比”的组合策略,加速销售回款。同时,需为优质住宅赋予更多附加值,例如,全屋智能化、优秀的房屋设计等,以增强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李晗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