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保险频道

深圳发布无人机保险配套指引,险企助飞靠什么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胡永新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5-07-14

继示范性条款面世后,深圳在填补无人机保险服务规范空白方面再进一步。7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获悉,深圳近日发布了全国首个《深圳地区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保险服务指引》(以下简称《服务指引》)。这份被业界视为行业里程碑的规范性文件,针对无人机保险领域建立了系统性的承保与理赔标准框架。如要求条款名称应当包含并体现“无人机”等字样,不得以恶意低价扰乱市场等。

那么,随着《服务指引》的出台,将为保险业布局无人机保险提供了怎样的发力方向?下一步,保险业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领域“助飞”方面又该如何突破技术、创新、定价等难点?

图片来源:壹图网

配套服务指引落地

在无人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迭代升级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已相继推出无人机机身损失保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两大险种。其中,无人机的机身损失保险负责赔偿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遭遇的意外,如恶劣天气、坠落或碰撞等导致的机身损坏;第三者责任保险负责赔偿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对第三方造成的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和环境影响。

被誉为世界“无人机之都”的深圳,在相关保险领域再度成为先行者,继去年发布全国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保险示范性条款”后,相关的配套文件重磅落地。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保险风险保障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强化保险托底保障,促进低空经济保险业务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深圳近日发布《服务指引》。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在保险销售、承保、理赔等过程中有了“标准化”操作依据。

根据《服务指引》,在承保服务方面,保险公司应严格执行报备的保险条款和费率,不得额外增加或者减少保险责任。同时,保险公司有责任维护无人驾驶航空器责任保险市场秩序,不得误导消费者,不得以恶意低价扰乱市场。

“保险市场对无人机的定义和表述长期不规范。”一位业内人士坦言,过去有的产品按无人机名义承保,有的套用传统飞机保险条款,甚至还有简单归入普通财产险的混乱现象。这一情况或将成为过去,行业将建立统一的话语体系。《服务指引》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在条款名称中应当包含并体现“无人驾驶航空器”或“无人机”等字样,清晰明确条款的承保内容。

理赔服务同样迎来变革。《服务指引》要求保险公司建立全流程理赔规范,涵盖接收报案、查勘调查、责任审定、赔款支付等环节。当涉及第三者人伤需要抢救的情况,保险人在接到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的通知后,可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在保险条款责任范围限额内进行垫付。更关键的是,《服务指引》还提出,保险公司应具备能够与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等政府管理系统连接的数字化能力。

专业化水平将提升

一纸《服务指引》背后,是低空经济浪潮下保险业对标准化保障的迫切需求。

“在无人机这类新经济领域,保险服务指引的及时出台与执行具有多方面必要性。”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支培元表示,无人机应用场景复杂多样,测绘、农业、建筑等领域各有特殊风险。标准化指引有助于建立分类风险管理体系,考虑航空器类型、使用场景差异性和潜在风险因子。不仅如此,统一的服务标准可以防止保险公司推诿责任或设置不合理理赔门槛,确保消费者获得合理赔偿。明确的理赔流程和资料要求也减少了纠纷可能。

在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看来,新经济领域如低空经济,风险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传统保险条款和服务难以应对,及时出台指引可针对性地设计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风险保障需求。此外,新经济领域中的保险业务初期易出现混乱,如无人机保险曾存在定义和表述不规范等问题。服务指引可明确业务规则,防止恶性竞争和不规范经营,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服务指引》而言,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为保险业布局无人机保险领域提供了发力方向,还将产生一系列影响。

在支培元看来,《服务指引》为无人机保险市场确立了标准化框架,除了承保规范化,在理赔标准化方面,建立了全流程理赔规范,涵盖从报案到赔款支付的全环节,理赔资料要求也更为明确。《服务指引》的影响将辐射全国,为低空经济提供风险保障基础,随着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标准化保险服务将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支撑。

对行业而言,统一无人机保险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也有助于消除市场混乱,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和专业化水平。“对保险公司而言,明确了业务操作流程和要求,有利于降低经营风险,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对无人机用户而言,能获得更规范、高效的保险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增强对无人机保险的信任度,从而促进无人机市场的发展。对低空经济产业而言,提供了更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有利于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进入,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周迪分析表示。

助飞仍需“插翼”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3年底,无人机企业数量为1.98万家,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全年累计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

毫无疑问,无人机保险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将为低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不过,在这条万亿级赛道上,面对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复杂需求,保险公司如何从传统保障向精准服务转变,值得保险业深思。

尽管《服务指引》提供了框架,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业在无人机领域仍面临不小的挑战。支培元认为,一是风险定价复杂性。无人机类型多样(微型至大型),应用场景各异,风险因子差异大,精准定价困难。二是技术能力缺口。实现与政府监管系统的数字化连接需要保险公司投入大量资源,中小险企可能面临技术壁垒。三是消费者认知仍有较大空间。许多无人机使用者对保险义务认识不清。

下一步,需要保险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标准化真正实现“助飞”低空经济发展。

“针对当前我国无人机应用市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保险公司需不断推陈出新,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从而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王小亭此前撰文称,保险公司应结合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风险模式与客户需求,推出定制化的方案。比如,在物流领域,推出针对无人机运输货物的损坏、丢失风险等专项保赔方案。此外,保险公司还应探索建立灵活的保费费率调整机制,结合无人机的飞行记录、风险管控水平等因素进行保费的调整。

针对如何解决历史数据缺乏,难以准确评估风险的问题,周迪表示,保险公司可与无人机制造商、运营商合作,收集飞行数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提高风险评估准确性。

对于拓宽市场普及面,周迪也表示,保险公司可以加强市场调研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客户群体,开发专属保险产品如增加对数据丢失、隐私泄露等风险的保障。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宣传等方式,普及无人机保险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度,还可推动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对投保无人机保险给予补贴或优惠,鼓励用户投保。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