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保险频道

摩托车撞倒15万自行车,如此花式骗保!车险为何成诈骗重灾区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李秀梅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5-07-13

车辆保险本是车主的“护身符”,近年来却被一些不法分子视为“发财险”,成为保险诈骗犯罪的“重灾区”。7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平安北京近期通报,通州警方接连破获两起手法隐蔽的保险诈骗案。故意碰撞、伪造现场、夸大损失……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背后,暗藏精心设计的骗局。

图片来源:壹图网

异常理赔引警觉

频繁的事故、高额的保险理赔款,车辆保险近年来被一些不法分子视为“发财险”,成为保险类诈骗犯罪的“重灾区”。

据平安北京通报,7月2日,北京通州公安分局北苑派出所接到一名保险公司经理的报警,称自己在梳理2024年的保险理赔案件时,发现疑似有人保险诈骗。从案情来看,2024年10月,王某报警称其摩托车在大运河森林公园撞倒赵某某停放的15万元自行车,维修费10万元并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核查时发现事故疑点重重后报警。经查,此事故系宋某某策划,指使赵某某放置已损坏的自行车,再让王某故意撞击伪造事故,企图诈骗保险金10万元。

像这样自导自演的“车祸”戏码,不止这一件。5月16日,一保险公司负责人到通州公安分局徐辛庄派出所报警称,怀疑有人利用交通事故骗取保险金。接警后,民警立即开展工作。警方查实焦某某、刘某、刘某某三人团伙作案:乘坐车辆时,专找意图违章并线的车辆,通过不避让或加速相撞制造事故,因对方全责,三人谎称受伤,在高端医疗机构产生高额费用,既向对方保险公司索赔,又隐瞒事实用诊断证明骗取自身意外险理赔,还索要误工费。2023年至今,该团伙作案28次,成功索赔21次,涉案28万元。

在车险上动歪脑筋,不单是假聪明,更可能面临法律处罚。目前涉案的5人均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刑事拘留,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准绳。

“不同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不互通,难以发现同一团伙在多家公司重复索赔的行为。”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直言,通州的两起案件中,诈骗团伙通过精心策划和伪装,使诈骗行为难以被轻易识破。例如,焦某某团伙利用违章并线车辆制造事故,伪装成正常交通事故,且每次索赔金额不大,难以引起单一保险公司怀疑。

如何从源头杜绝

保险诈骗案件带来的恶性影响不容忽视。此类行为不仅侵害了保险行业和广大被保险人的共同利益,还对公共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严峻挑战。通州警方提示,伪造交通事故、故意制造车损骗取保险理赔,一经查实,行为人不仅需全额退还骗取的保险金,还将面临高额罚金及保险公司依法追偿的违约金等经济处罚。更重要的是,根据涉案金额及情节,当事人将涉嫌构成保险诈骗罪或诈骗罪,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北京金融监管局日前也发布了车险相关消费者提示表示,车辆出险后,立即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报案,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拍照存证,保护好事故现场。提高警惕,拒绝参与。切勿轻信他人教唆参与任何形式的车险诈骗活动,不要因小失大、触碰法律红线。妥善保管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保单等重要证件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冒用。

除了法律准绳和消费者自律,打击车险诈骗,也需要保险公司在内的各方形成合力。柏文喜建议,各保险公司可以考虑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共享理赔案件信息,特别是对同一客户或团伙在多家公司索赔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理赔数据,识别异常索赔模式,及时预警可能的诈骗行为。

针对车险诈骗的专业化和团伙化特点,柏文喜认为,保险公司还可以组建专门的反保险诈骗团队,提高侦查效率。同时与公安部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公安部门及时接收保险公司提供的可疑线索,提前介入调查。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