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硅谷的AI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各科技巨头间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在挖走OpenAI团队后,Meta又斥巨资挖来了苹果的AI王牌。报道称,为了吸引他加入,Meta提供了高达数千万美元的年薪。据悉,目前全球顶尖AI专家不到1000人。但越来越多的天价薪酬挖人事件不免让人担忧,到底是技术红利,还是烧钱的泡沫?
四处抢人
7月8日,多家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著名华人工程师庞若鸣(Ruoming Pang)即将离职加入Meta,Meta为他开出了每年数千万美元的薪酬方案。此外,庞若鸣的副手,已入职苹果八年的Tom Gunter已经于上个月离职,多名核心成员也开始接洽Meta。
2021年,庞若鸣从Alphabet加入苹果。作为苹果基础模型团队的负责人,其带领着近百名工程师,支持苹果AI和下一代Siri的大模型研发工作。以庞若鸣为核心的人才相继离开,无疑会让苹果自研模型团队再次经历震荡,苹果方面连夜任命了Zhifeng Chen接管苹果基础模型团队,并将团队拆解为多层汇报制,王崇、王子睿等华人经理被推至一线。
与苹果同样手忙脚乱的,还有OpenAI。过去两周,Scale AI创始人汪滔、前GitHub CEO纳特·弗里德曼、OpenAI多模态负责人毕树超、GPT-4o图像生成核心余家辉等11名顶尖研究者已陆续加入Meta。
今年6月,由于对现有人工智能团队的不满,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决定亲自组建一个精英团队,全力冲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研发。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秘密的新团队在内部被称为“超级智能小组”。扎克伯格对此团队抱以厚望,希望让Meta成为AGI领域的领导者。他认为,与其他科技巨头相比,Meta不仅有能力,更有责任率先实现AGI。
这一次,扎克伯格亲自参与了团队招聘,目标是招募约50名专家,包括新任AI研究主管。他将亲自进行初步接洽并全程跟进。为密切合作,他已调整Meta门洛帕克总部的工位布局,让新成员坐于其附近。过去一个月,他在加州太浩湖和帕洛阿尔托的家中频繁举办会晤,亲自招募AI研究员、基础架构工程师及创业者。
Meta的举动也引起了不满。OpenAI的招聘负责人专门发文抱怨,Meta向OpenAI的员工开出高薪,但offer有效期仅为短短几小时,员工几乎没有时间与自己的主管进行沟通。该负责人表示,“这种行为不道德,甚至是令人绝望的”。
有多稀缺
除了直接挖人,硅谷大公司另一种典型的抢人方式是收购初创公司,实际上也是为了雇用后者的创始人和核心员工。例如,Meta砸下143亿美元,收购汪滔所创办的Scale AI 49%的股权,把华裔“天才少年”纳入麾下。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为抢人才,更是直接买下了清华“天才少年”朱邦华(Banghua Zhu)和焦剑涛(Jiantao Jiao)的公司。
这也深刻反映出顶尖AI人才的稀缺性。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自2019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AI技能职位的招聘数量每年增长21%,远远超过AI人才的供应速度。《财富》杂志更是指出,“全球顶尖AI专家属于稀缺资源,目前全世界加起来总数还不到1000人”。全球顶尖管理咨询公司贝恩(Bain& Company)预测,AI人才缺口预计到2027年仍将持续,短期内难以弥补。
知情人士表示,当前,即便在硅谷,人工智能领域的优秀人才也极度稀缺,不同人士给出的数字从数十人到约千人不等。按10多名参与招募的业内人士说法,硅谷“抢人”的激烈程度已“升级至职业竞技水平”。
OpenAI创始人奥尔特曼2023年也曾提及业内一条长期准则,即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专业水平可能是一般工程师水平的10倍,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最优秀研究员的专业水平可能是研究员平均水平的一万倍。这样的优秀研究员通常被称作“个人贡献者”,意指他们的工作足以让一家企业成功或毁灭。
诺姆·布朗是OpenAI近期在复杂数学和科学推理方面取得突破的“功臣”之一。按照布朗的说法,他在2023年找工作时获多名硅谷“大佬”盛情邀请: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邀他共进午餐,奥尔特曼则约他打牌,还有一名投资人邀他共乘私人飞机等。最终,布朗因OpenAI愿为其投入的人力和算力资源而入职该企业,而他本人并不看重高薪报酬。
值得注意的是,在硅谷人才争夺战中,不乏华人面孔。据更早之前披露的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11名首发成员名单,7人拥有清华、中科大、上海交大等中国顶尖高校背景,几乎垄断了GPT-4o、Gemini和苹果大模型的核心模块研发。
对于华人AI人才,黄仁勋曾多次表示,中国在AI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是中国人。
高薪泡沫
大厂不惜重金抢人,也引起行业对薪酬泡沫的担忧。Hugging Face联创兼首席科学官托马斯·沃夫(Thomas Wolf)直言,当前硅谷的人才成本已出现显著失衡,“如今在湾区招聘一名软件工程师的成本,足以在欧洲聘请3到4名水平相当的员工”。
《2024—2025年人工智能专家薪资报告》指出,美国是AI人才平均薪酬最高的国家,数据科学家平均年薪为156790美元,而在加州地区,AI职位薪酬比美国平均水平还要高出约14%。
一名在硅谷从事招聘的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坦言,薪酬泡沫的风险是切实存在的。他提到,在硅谷,有“30万俱乐部”一说,即公司内半数的员工年收入都超过30万美元。从具体数据来看,目前最高的是Meta,2024年的中位数是37.9万美元。谷歌的中位数是33万美元,英伟达是30万美元。
“这个人当下或许能拿到上亿美元的薪酬包,但再过一段时间就不一定有这么高。”他解释道,“过去谷歌很火的时候,搜索方面的工程师薪资很高,但随着技术普及,对应的薪酬水平回归常态。”
《金融时报》援引行业招聘人员和职位流动数据称,目前,高级AI研究科学家的薪酬包已飙升至每年300万—700万美元,部分顶尖AI科学家年薪甚至超过1000万美元。相比之下,没有AI经验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他们的基本工资通常为18万—22万美元,差距显著。
此次大手笔挖顶尖人才,Meta同样面临着一些隐忧。因为他们在薪酬水平上早已远超原有员工。《商业内幕》报道称,Meta现在内部的竞争压力已经达到顶峰,一位Meta前员工也抱怨称,许多科技行业的普通员工充满了怨恨和嫉妒。
北京商报记者 赵天舒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