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学霸、德国海归硕士,卖沙拉轻食卖成了拼多多的头部商家,还为多家大型会员超市供货。80后的姜方俊是江苏镇江人,也是沙拉轻食品牌“一号农场”的创始人。每当有人惊叹于他跨界如此之大还能如此优秀时,他总是很认真地说:“我从未远离我的专业。”
▲ 姜方俊在分享自己的创业初心和目标。胡弘彪|摄
跨界:AI严选蔬菜,他从未远离专业
出生在江苏镇江的姜方俊,是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以及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计算机硕士专业的高材生,今年是他回国创业的第15个年头。
硕士毕业后,姜方俊并没有在“码农”的赛道上停留太久,而是归国返乡,回到江苏,尝试“像制造精密仪器一样生产沙拉轻食”。如今,他在上海青浦和江苏常州落成了两家智能沙拉轻食工厂,还根据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在全国布局十大联盟基地,工厂年产沙拉轻食达到15000吨,不仅仅是多家知名会员商超的供货商,还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量做到了沙拉轻食头部。
从IT海归硕士到扎根沙拉轻食赛道,无数人惊叹于姜方俊的成功跨界,姜方俊却表示,其从未远离自己的专业,反而因此受益良多。
▲ 姜方俊在生产车间检查机器运作状态。胡弘彪|摄
姜方俊说,计算机是一个工具型专业,既可以开发游戏软件,也可以从事各类交叉领域,属于“万金油”。自己当年回国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找一件可以干一辈子的事情,希望能用先进技术和理念改造传统产业。
德国对食品安全的严苛把控提供了姜方俊创业灵感:可以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得食品生产过程透明化、智能化,大家吃得更健康。于是,做沙拉轻食的想法就这么诞生了。最开始,他尝试的是会员订阅式生鲜供应服务,后来因为市场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调整了赛道,转做沙拉轻食的生产供应。
转型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IT专业的背景让姜方俊习惯用大数据来分析选择赛道,尝试用户画像和前景预测,最终选择了沙拉轻食这样一个“窄小深重”的行业。他在常州设立了第一个工厂,三年后又全力投入上海自动化工厂建设,成为国内首个将AI技术运用到沙拉轻食生产线的“吃螃蟹者”,这一创新举措奠定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有效护城河。
▲ 分装好的沙拉轻食待包装完成,即可通过拼多多等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胡弘彪|摄
AI如何严选沙拉?在姜方俊位于上海青浦的智能工厂可以看到这条全自动沙拉轻食生产线:恒定室温5℃的车间内,一条长数米的传送带沿着机器向前滚动,乍看与普通生产车间并无异样,走近产线末端,一个高约3米的不锈钢装置下部由塑料幕布、高光灯、红外仪等设备打造出了一间“检验室”,负责菜叶品质检验。
通常情况下,人工挑拣菜叶一段时间,视觉会陷入疲劳,对烂叶、异物等的反应会变得迟缓,甚至无法发现品质问题。在这间“检验室”里,AI能够通过机器视觉精准识别不合格的菜叶,保障食品健康安全。目前,设备的挑拣准确率达到99.99%,每小时挑拣量超1吨。
“我们工厂洗菜跟消费者在家洗菜完全是两个概念!”姜方俊一一介绍。因为是直接进嘴的食物,沙拉轻食蔬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三次筛选、四重消毒清洗,将异物、农残、大肠杆菌等全部洗净,然后甩干、打包。这个过程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清洗蔬菜的水还要求是5℃以下的冰纯水,且每道程序用时不低于60秒。经过这套流程制作出来的沙拉轻食菜,食品安全质量不仅能达到GAP标准,甚至比国外大型商超产品的安全性更高。
▲ 沙拉轻食蔬菜进入工厂后需经过三次筛选、四重消毒,将异物、农残、大肠杆菌等全部洗净。姜小满|摄
姜方俊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做产品检测,每一袋从上海工厂生产出的沙拉菜,均含有原材料检测和成品检测双重报告。而这些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线,就是姜方俊团队联合高校技术力量合作研发而成,因其高度智能化,上海工厂较常州工厂人效提升了一倍以上。
跨省:十大联盟基地让农民年增收约5000万元
在姜方俊开设的拼多多旗舰店可以看到,各种五颜六色、开袋开盒即食的沙拉轻食组合,看上去很有食欲,不少消费者留言表示,没想到沙拉轻食还能这样网购,快递新鲜到家,真的是体重管理人士的福音。
2023年11月,姜方俊在拼多多注册了店铺,期待进一步打开线上市场;2024年年中,店铺品质、销量、服务均达到规定水平,获得品牌黑标,销量再上一层楼。
姜方俊和团队都没想到,沙拉轻食在拼多多平台这么受欢迎。目前,其在平台经营店铺2家,主要销售蔬菜沙拉和根茎叶菜两大类产品,“拼多多上的销售量已经占到公司全部线上销售量的一半。”从用户画像看,沙拉轻食最主要的消费人群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但让他们惊喜的是,在拼多多上,很多50岁以上的群体也消费沙拉轻食,这反映出健康绿色生活意识的觉醒和沙拉轻食消费市场的扩大。今年,公司的目标是在拼多多上开出店群,让销售业绩翻一番。
销售前景向好,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上行。截至目前,姜方俊与全国十大种植基地达成了合作,采用订单农业模式,指定种植品种、严格要求种植方式和品质,实现农户全部种植产品包销。
姜方俊合作的基地总面积超3万亩,覆盖吉林、内蒙古、甘肃、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安徽、福建、云南、海南等全国多个省级行政区,年产沙拉轻食过万吨。他表示,今年以来,拼多多推出了“千亿扶持”计划,在供给和需求两端投入真金白银扶持商家发展,帮助产品在平台上持续热销,他们也更有底气“高价”收购农产品。“我们合作的十大联盟基地,每亩地年产值按8000-10000元保守计算,预计可以帮助所有合作农户增收约5000万元。他们现在只要专心生产,无须操心销售,也不用为菜卖不掉会烂在地里着急。”
▲ 自动生产线上的叶菜自动称重设备,可按重量区别出品质差异。姜小满|摄
高度智能化的沙拉轻食工厂,在姜方俊眼里还不够,他正在筹备3.0版本智能工厂。“工厂目前的流水线虽然高度智能化,但是在切菜环节还需要大量手工操作,我们准备继续研发更智能的设备,比如通过具身机器人来切菜、配菜、打包,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推进加工流程升级。
依托计算机专业优势深耕沙拉轻食赛道的姜方俊,把公司做成了一个巨大的“智能体”,甚至连经营开支数据都是自动生成且会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自动调整。公司智能化发展扩大了生意规模,自然也提供了更多的“新鲜”岗位。目前,公司已经将前台的研发、销售等岗位全都搬至离人才和资源中心更近的上海,仅留中台和部分后台在江苏常州,而上海、常州两个工厂就为附近地区提供了约300个就业岗位。未来,公司规划在北京、成都、武汉、深圳等地继续建设3.0版本全自动工厂,带动更多地区人口就业。
▲ 上海青浦工厂里打包的工人,不仅有附近居民,还有周边省份来沪的务工人员。胡弘彪|摄
赵建国今年已经40多了,有过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工作经历,2022年加入姜方俊的团队,管理上海青浦工厂的日常生产。“我很满意现在的工作,没有中年人对就业年龄的焦虑。一方面,工厂的环境干净、舒适,组织也非常照顾有家庭的员工,允许我们灵活安排时间接送孩子;另一方面,今年人工智能的赛道这么火,公司把AI运用到传统农业当中,产品在线上又大受欢迎,我很看好公司的发展和自己的职业前景。”赵建国透露,他的团队里不仅有青浦工厂附近的居民,还有周边省份来沪的务工人员,组织精小、管理灵活是不少人选择留下工作的重要原因。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仅沙拉轻食市场约在千亿元左右,而科技农产品是拼多多重点支持的新质商品品类之一。“从去年的‘百亿减免’到今年的‘千亿扶持’,平台官方补贴活动和惠商政策措施对我们帮助很大,蔬菜沙拉和根茎生鲜两大主销产品的单量,几乎保持着同比翻番的增长势头。”姜方俊认为,拼多多对智慧农业的大力扶持不仅为更多消费者带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促成了“销量增长-就业扩大-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