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老周侃股

建议用技术手段杜绝大股东违规减持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周科竞 网编:王巍 2025-05-25

又有大股东因违规减持被处罚。管理层可以考虑用技术手段直接“锁定”大股东持股,符合条件后解锁相应数量,从技术上杜绝违规减持,用科技来防范资本违规。

5月23日晚间,证监会官网披露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田汉、京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水泰融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因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证监会罚没近2.3亿元。

违规减持不仅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侵蚀着资本市场的公信力。在此背景下,本栏建议管理层运用技术手段直接“锁定”大股东持股,以从技术层面杜绝违规减持,或许将为资本市场监管带来新的思路。

违规减持乱象偶有发生,根源在于违规成本与收益的严重失衡。对于一些大股东而言,违规减持所带来的巨额利益诱惑,远超可能面临的处罚成本。这种不对等使得部分大股东心存侥幸,不惜铤而走险。传统的监管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威慑作用,但往往依赖于事后的调查与惩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在违规行为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有效遏制。而技术手段的引入,则能够弥补这一监管短板,实现从事后追责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通过技术手段“锁定”大股东持股,并依据减持条件解锁相应数量,这一方法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它从源头上切断了违规减持的通道。大股东无法随意处置被锁定的股份,只能在符合规定并披露减持方案后,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减持。这就如同为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套上了一层保护罩,让违规减持无法实现。其次,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全面地监控大股东的持股变动情况,不符合要求的大股东持股默认不可卖出,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违规减持行为的发生。

当然,技术手段要限制的只是大股东的违规减持问题,大股东的其他股东权利都不会受到影响,例如大股东的投票权、分红权、优先配售权等都一切如常,唯一需要操作的就是在减持股票前先进行“解锁”,即按照监管规定完成发布减持公告并解锁公告数量的持股。

当然,技术手段并非万能,它应与传统监管方式相结合,形成互补。监管部门仍需加强对大股东的法律法规教育和诚信意识培养,提高其合规意识。同时,对于违规减持行为,要继续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

用科技手段防范违规减持或许值得尝试,它为解决违规减持这一顽疾提供了新的路径,有望从技术层面筑牢资本市场的防火墙,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这将杜绝大股东的违规减持行为。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