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5月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今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他同时表示,整治内卷式竞争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件事,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当前传统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这个过程中部分行业出现结构性问题,突破了市场竞争边界和底线,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必须加以整治。
53项配套举措陆续出台
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首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写入其中,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营经济的法律主体地位。
李超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国家发改委将从法律宣贯、配套政策和民企关切三方面做好法律实施相关工作。
据了解,在配套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系统谋划了7个方面53项政策举措。目前相关政策举措已陆续出台实施。例如,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意见、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等。后续国家发改委还将建立细化台账,逐项推动相关政策举措出台和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今年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平等使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积极参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的创新与建设。
今年前4个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1亿元以下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超过80%。
四方面发力整治内卷式竞争
“内卷式”竞争目前已成为提振民营企业信心途中的一只“拦路虎”。企业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不断加大投入、压低价格,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价格战,导致企业效益下滑,创新能力受限。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增强民营企业信心,还会对民营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李超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一些行业出现结构性问题,有的盲目跟风投资,有的跟不上技术更新迭代节奏。一些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有的以低价、超低价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有的制假售假、以次充好。这些都突破了市场竞争的边界和底线,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必须加以整治。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针对问题症结,因业施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
在整治内卷式竞争过程中,中小企业因资源有限,应对法律风险能力较弱,法律层面上该如何规避风险、参与公平竞争呢?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为中小企业构建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主任李洪江说。
李洪江表示,法律条款与当下产业结构性问题精准结合的关键在于“精准识别行业痛点+动态监管”。针对传统制造业,重点打击仿冒、劣质低价竞争,引导企业向技术升级转型;针对互联网行业,应强化数据合规,防止头部企业通过数据壁垒挤压中小竞争者、防止平台垄断、鼓励创新而非流量内耗;针对服务业,应规范劳务派遣、虚假宣传、夸大服务效果等问题,提升服务质量而非恶性压价。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实习生 芦春阳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