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上市公司频道

“蛇吞象”关联并购谋突围,滨海能源能否换新颜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 马换换 王蔓蕾 网编:公司研究新闻中心 2025-05-19

受拟购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沧州旭阳”)100%股权消息影响,滨海能源(000695)5月19日“一”字涨停。据滨海能源重组预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实控人杨雪岗旗下企业沧州旭阳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形成“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并行发展的业务格局,有利于公司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此次跨界尼龙新材料业务背后,滨海能源业绩承压明显,近年来公司归属净利润均处于亏损状态。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次收购系一场“蛇吞象”式并购,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沧州旭阳的总资产超过滨海能源的10倍,其营收规模也远超滨海能源。

截图来自东方财富

“蛇吞象”实控人旗下资产

5月19日,滨海能源“一”字涨停。截至当日收盘,公司收于涨停价10.34元/股,最新总市值22.97亿元。

消息面上,5月16日晚间,滨海能源披露重组预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旭阳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阳集团”)、邢台旭阳煤化工有限公司、深创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有限合伙)、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沧州旭阳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预案显示,本次交易前,滨海能源主营业务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沧州旭阳是以尼龙新材料生产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涵盖己内酰胺、尼龙6、尼龙弹性体等。交易完成后,滨海能源将新增包括己内酰胺、尼龙6、尼龙弹性体等产品在内的尼龙新材料业务,形成“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并行发展的业务格局,有利于公司拓展业务版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是一次明显的“蛇吞象”式并购。预案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沧州旭阳的总资产约为145.8亿元,而滨海能源总资产则仅为13.27亿元。不难看出,标的公司沧州旭阳的总资产约为滨海能源的11倍。

营收规模上,二者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滨海能源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4.93亿元、9595.71万元;同期沧州旭阳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03.11亿元、24.12亿元。

据了解,滨海能源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为7.55元/股,但标的资产的最终交易价格尚未确定。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次交易标的沧州旭阳系滨海能源实控人杨雪岗旗下企业。

具体来看,滨海能源方面,截至预案签署日,公司控股股东旭阳控股直接持有公司24.85%的股份,公司实控人杨雪岗持有旭阳控股99%股份。沧州旭阳方面,公司控股股东旭阳集团持有公司80.4765%的股权,杨雪岗为沧州旭阳的实际控制人。

滨海能源在预案中表示,本次交易是实际控制人将旗下优质化工新材料业务注入上市公司的重要整合举措。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的控股股东预计将由旭阳控股变更为旭阳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杨雪岗。

标的2024年净利下滑

预案显示,作为旭阳集团旗下以尼龙新材料相关产品生产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沧州旭阳拥有从制氢、合成氨、双氧水、环己酮到制备己内酰胺、己二胺再到尼龙6、尼龙弹性体等在内的一体化产业链,是国内少数拥有全工艺流程的企业。截至目前,沧州旭阳己内酰胺产能达75万吨/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度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己内酰胺产能为1233万吨,公司约占全球市场份额6.1%,居全球第二位。

与此同时,沧州旭阳拥有河北沧州、山东东明、山东郓城三大生产园区,目前公司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纤维民用丝、工业丝、地毯丝、工程塑料、食品包装膜等,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医疗制品、日用品、电子和电子元件领域等产业。

然而,作为行业龙头厂商,沧州旭阳2024年的净利润却出现了明显下滑。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沧州旭阳实现净利润分别约为3.48亿元、2.38亿元。另外,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111.94万元。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年来,国内尼龙新材料企业发展迅速,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低端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企业之间主要通过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导致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不过,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部分企业在某些细分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袁帅表示,从发展前景来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尼龙新材料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

上市公司净利已连亏多年

在此次跨界尼龙新材料业务背后,滨海能源近年来业绩承压明显。财务数据显示,2020—2024年,公司净利已经连亏五年。

预案显示,滨海能源控股股东旭阳控股于2022年1月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公司2023年前的主营业务为包装和出版物印刷。彼时的业绩表现方面,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652万元、-5696万元、-1.024亿元,亏损幅度不断增大。

2023年3月,为优化产业结构并开展战略转型,滨海能源将包装印刷业务剥离,保留原有出版物印刷业务。同年5月,公司通过对外投资收购进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并于2024年10月出售子公司新华印务股权,不再从事印刷业务。

上述转型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滨海能源的亏损状况,但公司仍未实现扭亏。具体来看,2023年以及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811万元、-2813万元。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旭阳控股入主后,滨海能源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财务数据显示,2022末、2023年末、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约为60.02%、72%、81.61%。另外,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进一步增长至82.95%。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表示,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导致公司面临融资难度增加、经营灵活性受限等问题。此外,还会导致公司在面临市场波动时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市场需求下降或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可能因高额债务负担陷入困境。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滨海能源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