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银行理财频道

存款“搬家”撞上业绩基准“跳水”,理财规模冲33万亿有戏吗?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宋亦桐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5-05-19

随着4月中小银行密集打响存款降息战,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跌破2%红线,“存款搬家”效应增强,银行理财规模迎来大幅回升。5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从普益标准获悉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到31.26万亿元,重回高位。与此同时,降准降息落地后,包括民生理财、交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多家机构纷纷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以重估未来收益。虽然年内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有所攀升,但市场对未来走势看法出现分歧。有分析人士认为,新一轮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调降若落地,将促使更多资金流向银行理财,年内规模有望触达33万亿元;但也有观点认为,利率环境变化、股债“跷跷板”效应都为理财规模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图片来源:壹图网

理财规模重回高位

2025年年初至今,理财产品市场存续数量及规模迎来上扬。来自普益标准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理财市场存续产品总量为41955款,最新存续规模达到31.26万亿元。

从更为细化的周期来看,今年1月,理财市场存续产品总量为40871款,随后逐月递增,2月达到41068款,3月为41249款,4月进一步攀升至41895款。

存续规模总计方面,1月规模为29.86万亿元,2月增长至29.98万亿元,逼近30万亿元大关。然而,3月存续规模出现了一次明显下滑,降至28.9万亿元,4月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上升明显,突破30万亿元达到31.1万亿元。

对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上升明显的原因,市场观点认为,一方面,理财规模历来呈现“季末回落、季初回升”特征。3月季末,银行出于考核等因素,资金回表使得理财规模短暂收缩;4月季末考核结束,资金重新回流理财市场,推动规模快速修复。

另一方面,在一季度“开门红”结束后,多家中小银行自4月起密集下调存款利率,各类型银行的挂牌3年期或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多数已跌至2%以下。而理财收益有所回升,二者利差扩大引发“存款搬家”效应,居民将存款转移至理财产品,为理财市场带来增量资金,进而推动理财规模上升。

普益标准报告称,4月理财存续数量增长主要受三重因素驱动:一是多家银行存款利率普遍降至2%以下,与银行理财收益形成显著利差,触发存款资金向理财市场迁移;二是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强化(二季度或迎降准降息窗口),提振市场信心;三是债市利率阶段性修复,封闭式固收类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环比上涨1.94个百分点至3.69%,吸引力增强。

多机构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一方面是“存款搬家”带来的增量,另一方面,理财市场自身也面临部分产品收益下调的挑战。5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降准降息落地后,多理财公司纷纷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对理财产品未来收益进行重估。

民生理财近日发布的一则公告表示,根据“民生理财贵竹固收增强一年定开3号理财产品的理财合同约定及当前市场情况,该公司决定自下一投资周期(5月13日开放日后)起,调整这款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前为3.1%—4%,下调后为2.6%—3.1%,该产品计划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其中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超过40%;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超过20%;投资于固收类衍生品资产的比例不超过5%。

无独有偶,因当前市场各类资产收益水平变化等原因,交银理财将“博享量化多策略私银尊享(365天持有期)”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调整为1.4%-3.7%,5月26日生效,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交通银行手机银行App,该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已调整为最新水平。

兴银理财也将“兴业银行天天万利宝稳利6号X款净值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调整,下调前的业绩比较基准为年化2%—3.2%,调整后的水平为年化1.6%—2.6%,自5月29日生效。

普益标准研究员刘思佳指出,一季度,银行理财规模主要受到债市震荡调整等因素扰动出现缩水,二季度以来,债市已开启震荡走强趋势,或带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整体回暖,推动规模回升。未来,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业绩比较基准走低或为大趋势,机构可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理性建立收益预期,客观看待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滑。

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为应对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对产品吸引力的影响,理财机构通常会采取降费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冲收益下行的影响,吸引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促使理财规模增加。

能否突破33万亿大关

随着降准降息政策靴子落地,市场对后续货币政策调整预期升温。券商机构研判,新一轮存款降息周期或加速开启,这将进一步削弱存款吸引力,促使资金向理财市场加速迁移,有望推动年内银行理财规模冲击33万亿元历史峰值。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指出,新一轮存款降息落地,有利于银行控制利息成本,但同时也会加大揽储难度,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将迎来增量资金。对于债市而言,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推动包括国债利率在内的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存款搬家”,年内理财规模可能突破33万亿元的历史高点。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理财规模冲击33万亿元还有待观察。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直言,“理财规模有没有希望在年底创历史新高,从往年的规模变化规律来看,二季度是重要的发力时间段”。

周毅钦认为利率环境变化和股债“跷跷板”效应都是影响规模变化的核心因素,一方面是看利率环境变化能否继续带来机遇。若二季度及下半年利率继续走低,有望触发更多存款搬家至理财,推动理财规模增长。其次是看股债“跷跷板”效应是否会引导资金流动。当前中国股市波动,正处于多空博弈的关键节点。尽管宏观层面中美经贸关系缓和为股市带来积极影响,但未来不确定性仍然较大。这种资金的动态调整,也会对理财规模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除了以上两方面,信托SPV(特殊目的机构)整改是否会影响投资者持有体验也值得关注。“理财资金借道信托SPV实现低波稳健的空间受到压缩,未来几年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将更为真实,固收类理财整体净值波动会提升。这可能导致部分对风险较为敏感的投资者产生观望态度,对理财规模增长产生一定抑制。”周毅钦如是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