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基金券商频道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中国贸促会原副会长张慎峰:对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拥抱全球化充满信心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李海媛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5-05-18

5月18日,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现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会长张慎峰表示,近期相关部门推出了多项政策,无论是提高上市标准,还是提升制度包容性、竞争力,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加强投资端建设,引入中长期资金,培育耐心资本,总体目标是围绕着“让差企业尽快退市,让好企业尽快上市,让融资者得到更快发展,让投资者得到更多回报”。此外,张慎峰进一步提到,“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从整体上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外开放的势头一直在扩大”。他还提到,对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拥抱全球化充满信心。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西方市场处于基钦收缩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资本市场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和资源配置的核心场合,与全球经济息息相关。资本市场作为企业融资场所,各类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财富运营场所,对宏观经济稳定、全球经济投入贸易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论坛现场,张慎峰围绕全球资本市场主要指数近期表现展开分析。针对香港恒生指数,他提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一个成熟市场,在前几十年获得了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赴港上市,恒生指数走势和A股市场走势呈现出越来越高的关联性,其走势在2007年底、2018年初与A股相同,创出两大新高后由于各种因素便没有太大表现。

回顾近半年,张慎峰表示,恒生指数持续领先于内地市场,涨势强劲。相信伴随着内地和香港实体经济的高速发展,内地公司大量涌入香港上市,香港国际环境进一步优化,香港市场也一定会有良好的表现,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谈及中国内地市场,张慎峰表示,国内A股市场建立30多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具备“起步晚、扩张快”的特征,30年间上市约5400家公司。

张慎峰还提到,2025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尤其是对美国以及西方市场而言。当下市场处于基钦收缩期(即基钦周期进入收缩期),多数股市都会表现出持续下跌探底的过程,基钦周期大致持续40个月,扩张期为27至30个月左右,收缩期短的大概9、10个月,长的14、15个月,一般维持11、12个月。据此来看,美股表现较典型,多数市场会表现为下跌、探底、修复的过程。

“另外,针对美国市场本身,美国股市、汇市、债市都处高位且波动剧烈,所以尽管美股市场整体震荡恢复到前期高点,但仍较脆弱,在经过A浪下跌、B浪反弹的一段时间,也可能还会再继续反弹一段时间,但整体还要有C浪下跌过程才完成整个基钦周期的探底修复。因此,今年美股市场股债汇‘三杀’,或提前体现出其复杂性、反复性。”张慎峰说道。

对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充满信心

那么,在当前逆全球化和关税纷争的背景下,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何影响,又应如何应对?

张慎峰表示,尽管目前存在一种逆全球化的思潮,但不必太过担心其会成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潮流。社会发展的潮流就是向更开放、多元、共享的方向发展。他补充提到,美国资本市场在今年进入基钦周期,是一个震荡盘跌的过程。但从这四五十年来看,美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康波周期+基钦周期”复合作用的状态。

对中国而言,应如何防范风险?张慎峰提到,相关部门作出了一系列科学部署,如新“国九条”、并购六条,以及各部门一系列稳股市、稳楼市的措施等,整体上给国内市场增加了更多可预见性。“无论从提高上市标准,还是提升制度包容性、竞争力,到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到加强投资端建设,引入中长期资金,培育耐心资本,总体目标就是围绕着‘让差企业尽快退市,让好企业尽快上市,让融资者得到更快发展,让投资者得到更多回报’。相信在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一个基础制度完备、市场功能强大、综合监管有效、投资者利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资本市场一定能够建成。”

此外,张慎峰进一步提到,“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从整体上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外开放的势头一直在扩大,前往香港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也在持续增加。无论从市场体系还是市场监管、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来看,我们都在吸收国际资本市场的更多成果”。

“我们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大多数都是从开放当中取得的,现在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出海。企业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谋求发展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所以我对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拥抱全球化充满信心。”张慎峰如是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