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保险频道

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百亿目标“攻坚”期,鼎和财险另类增资意欲何为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 李秀梅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5-05-15

在保险公司普遍面临“资本荒”、股权融资越来越难的当下,尚有“余粮”的险企开始选择另辟蹊径的增资方式。5月14日,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和财险”)公告,公司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按持股比例同比例转增注册资本,拟增资合计13.57亿元。

业内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本质上是公司内部权益结构的调整,并不涉及新资金的实际进入。此前,鼎和财险制定了2025年保费规模百亿元、净利润20亿元的业绩目标。从2024年实际表现来看,与这个目标还有明显差距。鼎和财险在百亿目标“攻坚”关键期进行增资,背后有怎样的打算?

图片来源:壹图网

不寻常的增资

5月14日,鼎和财险公告,公司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按持股比例同比例转增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从46.43亿元增加至60亿元,增资金额合计13.57亿元,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上述增资事项需监管核准后生效。

在此轮增资中,鼎和财险采用的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的方式,在保险业并不常见。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所谓“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是指公司将资本公积金按照股东持股比例转为公司的注册资本。

张玥进一步解释,资本公积金主要源于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等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益。与传统股权融资相比,二者差异明显。传统股权融资是通过引入新股东注资或者原有股东追加投资,从而增加公司资本,这会带来新的资金流入,而且股东结构往往会发生改变。而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本质上是公司内部权益结构的调整,并不涉及新资金的实际进入,股东无需额外出资,各股东的持股比例也维持不变。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鼎和财险2021年启动的那轮增资扩股中,引入了包括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三位投资人。该公司按3.969579元/股向3名新晋投资人增发股份16.25亿股,共募集资金64.5亿元。彼时,16.25亿元进入了鼎和财险的注册资本。按照行业惯例,剩余的48.25亿元溢价增资款则会转入资本公积金。

如今来看,鼎和财险拿出了此前的“余粮”为自己进行了增资,而非向股东“伸手”或外部融资。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虽然资本公积金转为注册资本不会改变企业净资产总额,但对于鼎和财险来说,其一,更高的注册资本有助于增强公司的偿付能力;其二,稳定的资本结构能增强市场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充足的资本可以让公司在经营中更具韧性,有效应对潜在风险。

盈利目标挑战不小

成立于2008年的鼎和财险,当前注册资本为46.43亿元。股东单位除上述机构外,还包括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网财务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

作为“电力系”财险公司,借助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等股东优势,鼎和财险的盈利能力一直令业内艳羡。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1—2023年,鼎和财险净利润分别为10.26亿元、10.82亿元、12.25亿元,维持在10亿元左右的规模。但到了2024年,该公司净利润却缩减至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鼎和财险此前还确定了“10020”发展目标,即2025年实现100亿元保费、20亿元净利润。但今年一季度,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为39.19亿元,净利润仅有3.16亿元。

想要在2025年实现20亿元净利润目标,对于目前的鼎和财险来说,难度不小。

北京商报记者就保险业务、增资等相关问题致函鼎和财险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车险承保亏损

虽然背靠“电力系”股东,但成立至今,鼎和财险持续致力于市场化改革,而非单单依靠股东。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些年,鼎和财险的市场化改革举措包括但不限于引入新股东、选聘职业经理人等。

此外,鼎和财险对于车险业务也非常重视。2024年数据显示,鼎和财险车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27亿元,在保费规模上成为第一大业务。不过,虽然车险业务是鼎和财险市场化业务中规模最大的一类业务,但该公司的车险业务连续多年来未能实现盈利。2024年,该公司车险业务实现承保亏损7462.13万元。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该公司2020年以来车险均出现承保亏损的情况。

在业内人士看来,车险综合改革后,中小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盈利愈发艰难。支培元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当前车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大保险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常常采取降低费率等手段,压缩了利润空间。成本控制方面,车辆维修成本不断攀升,零部件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增加等都使得理赔支出增多。在风险管理上,若对风险评估不够精准,未能合理定价,就容易导致赔付率过高,影响中小财险公司的盈利水平。

对于鼎和财险这种品牌优势并不明显的财险公司来说,该如何提升车险业务盈利能力并降低业务成本?支培元认为,在定价策略上,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精准评估风险,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状况制定差异化费率,避免盲目低价竞争。理赔管理方面,建立严格的核赔机制,加强对理赔流程的监控,运用科技手段识别骗保行为,降低不合理赔付。增值服务也是关键,提供诸如汽车救援、保养优惠、代驾服务等增值项目,不仅能增加客户黏性,还能提升品牌形象。此外,强化成本控制,优化运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车险业务的可持续盈利。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