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北京楼市

债转股与资产盘活并进,房企债务重组按下加速键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王寅浩 李晗 网编:产经新闻中心 2025-05-14

 债券市场频传房企化债捷报,行业风险出清进程显著加速。5月13日晚间,融创中国宣布其境外债务重组计划的聆讯将于2025年9月15日上午10时在香港高等法院举行。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两日,旭辉控股正式启动68亿美元境外债重组表决程序,其债转股方案为债权人预留股权增值通道;金科股份1470亿元司法重整案获法院裁定,成为行业最大规模重整样本。根据克而瑞数据,2025年以来,融创中国、远洋集团等超59家出险房企披露化债进展,其中13家完成实质性重组,债转股、资产抵债等模式批量涌现。

图片来源:企业公告截图

房企化债加速推进

5月12日,旭辉控股CFO杨欣在境外债权人公开电话会议中透露,截至2024年末,旭辉控股权益净资产超过100亿元;当前拥有约1300亿元的可售货值及稳定的商业资产现金流;有息负债降至866亿元,较峰值压缩超30%。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碧桂园、金科股份、融创中国、龙光集团、远洋等房企均有所进展。

其中,5月11日,金科股份发布公告显示,重庆五中院裁定批准《金科股份重整计划》《重庆金科重整计划》,并终止公司及重庆金科重整程序。这标志着,金科股份司法重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正式进入执行环节。

据悉,本次重整中,金科股份及重庆金科重整涉及的债务规模达1470亿元,债权人数量超8400家。这也是房地产行业迄今最大的重整案。

此外,融创境内债二次重组成功,远洋境外债重组获两地法院批准。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房企债务重组与重整进展分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2月底,共有59家出险房企在债务重组或破产重整方面披露了进展。在债务重组方面共有39家房企披露了重组情况,其中13家完成了全部或部分的债务重组,宝龙和正荣2家企业重组协议失效,金辉则偿清了所有逾期债务。

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看来,当前房企集中债务重组标志着行业风险化解模式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突围”。政策端持续发力形成关键支撑:金融监管部门明确“支持房企合理融资”,央行5000亿元纾困专项再贷款已落地投放,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房企通过资产处置、战投引入、业务重组等市场化手段盘活资源积极自救。

债转股成为重组标配

根据旭辉控股公告,此次债务重组方案中境外重组方案主流选项是债转股,境内重组方案基于公司现金流、资本结构与资产组合,参照境外重组模式及头部房企境内案例实施。

杨欣表示,旭辉当前境内外信用债占比70%,均按市场化原则推进重组。境内方面,去年末至今年初在监管指导下完成中票及CMBS债务重组,现正积极推进百亿公司债整体重组。方案基于公司现金流、资本结构与资产组合,参照境外重组模式及头部房企境内案例,努力确保境内外大重组方案整体保持一致。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大多数房企的重组方案来看,多数债务期限展期、债转股、资产清偿、现金兑付等。但由于大多数出险企业存在现金流紧张,资产价值缩水或者已被抵押质押的情况,能够用于抵债的优质资产不多,而债转股成为大多数房企重组的标配。

例如,碧桂园年初在公告中提到5个计划,包括现金回购、强制性可转换债券、两套强制性可转换债券+部分新债券的方案、替换新债券等。

此外,融创中国的债务重组方案中,向特殊目的信托增发特定数量股票,预计新股总发行数量约为4亿股,以相应股票变现所获等额境内资金净额偿付债券持有人。

远洋集团则在重组生效日期落实后,公司将发行强制可转换债券及永续权益总额的强制可转换债券。初始发行金额估计约为40.18亿美元,最多可转换73.97亿股。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李晗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