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保险频道

国富人寿股东拟变阵,广投集团、唯品会持股提升,2024年盈利承诺能否实现?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李秀梅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4-08-15

开业仅六年的“新生代”险企国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富人寿”)股东将变阵!8月14日,国富人寿发布关于变更股东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该公司第四大股东拟将所持有的10.13%股权转让给国富人寿第一、二股东并离场。如果股权转让获批,国富人寿第一、二股东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2024年是国富人寿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上一年刚刚完成管理层大调整,如今又面临股东变阵。变数频生之下,国富人寿离盈利还有多远的路要走?曾经承诺的2024年盈利能否实现?

图片来源:壹图网

股权进一步集中

根据国富人寿公告,该公司第四大股东吉安新年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安新年”)拟将持有的10.13%国富人寿股权转让离场,股权受让方为国富人寿第一大股东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投集团”)以及第二大股东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品会”)。

具体来说,广投集团受让股份1.2亿股,占国富人寿总股比6.23%;唯品会受让股份7500万股,占国富人寿总股比3.89%。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广投集团持有国富人寿股份占比达31.77%;唯品会持有国富人寿股份占比达24.32%。吉安新年不再持有国富人寿股份。

如果股权转让顺利获批,意味着国富人寿第一、二股东,代表广西国资的广投集团和电商平台唯品会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国富人寿股权更加集中。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持股比例增加意味着广投集团和唯品会对国富人寿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两位股东可能会为国富人寿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严重依赖银保渠道

国富人寿于2018年开业,是最年轻的寿险公司之一,2024年是国富人寿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

按照我国寿险行业发展规律,寿险公司素有“七平八盈”规律,即开业后第七年打平,第八年进入盈利周期,成立仅六年的国富人寿目前并未进入稳定盈利期。今年上半年,国富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9.97亿元,净亏损0.61亿元。

2022年末国富人寿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按照公司五年发展规划,预计2024年实现盈利,进入盈利周期。国富人寿能否在今年实现盈利,有待时间的检验。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致函国富人寿采访,截至发稿该公司并未回复。

国富人寿诞生于互联网人身险爆发之际,但从业务渠道来看,国富人寿更为倚重传统的银保渠道。2023年国富人寿保费收入居前五的产品均依赖银保渠道销售,仅国富人寿节节高终身寿险实现了网销和银保双渠道开拓。2023年国富人寿银保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1.66亿元,占总保险业务收入的70.59%,远高于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以及直销渠道。

银保渠道对于中小险企而言,固然能够提振规模,但为险企创造的利润并不多。江瀚指出,银保渠道起量快,有助于国富人寿快速扩大保费规模,提升市场地位。但这也意味着国富人寿需要承担较高的手续费成本。并且,银保渠道的年金险业务总体期限较短,且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的压力一般较大。这要求国富人寿在资金运用方面需要具备较高的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以确保保险资金的稳健回报。此外,过度依赖银保渠道可能会导致国富人寿在销售渠道上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因此,国富人寿需要在保持银保渠道优势的同时,积极开拓其他销售渠道,如直销、经纪代理等,以实现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和均衡化。

特色化之路如何走

国富人寿成立之时,人身险市场正在从增量市场逐步转为存量市场,头部险企早已完成渠道布局,“差异化”成为越来越多险企在转型战略中的关键词。国富人寿也多次公开表示,要打造差异化、区域特色化产品体系。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国富人寿差异化、特色化布局仍处于探索阶段。在产品方面,国富人寿陆续推出了“八桂无忧”“桂企保”等广西特色产品、“惠桂保”“八桂惠民保”等普惠产品、“定海柱”“嘉和保”等平台定制产品。但这些产品对保费收入有限,国富人寿保险贡献的主力依旧是传统寿险。在渠道布局方面,几乎同一时期成立的华贵人寿、信美人寿等均已在互联网保险市场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国富人寿对银保渠道更为依赖。此外,唯品会虽然是国富人寿第二大股东,但两家公司在业务层面交集甚少。

地方资源、股东优势不能只停留在想象空间,国富人寿该如何让这些资源真正发挥作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国富人寿可以开发与股东业务相融合的保险产品,利用唯品会在电商领域的经验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同时借助广投集团的资源进行市场拓展和资本运作,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和风险的分散。

“国富人寿可以借助广投集团和唯品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资源,提升国富人寿的品牌形象,通过联合推广、品牌联动等方式,扩大国富人寿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江瀚补充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