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基金券商频道

央行发声提示!债基超两个月未批,有产品年内收益率超10%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郝彦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4-08-12

近期,债市消息不断。8月9日,央行发文提醒投资者部分资管产品尤其是债券型理财产品明显高于底层的年化收益率是由杠杆而来,存在较大利率风险。央行发文“降温”债市及理财产品的同时,亦有市场传言称,“监管已不让发公募债基”。值得注意的是,监管上述动向背后,是债基年内行情的持续火热。具体来看,中长期债基年内平均收益率为2.83%,更有产品涨超10%。有业内人士指出,央行从宏观视角提示风险,需要投资者予以特别关注。短期债市可能仍面临一定调整压力,结合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阐述,政策不希望形成单边预期,并对资管产品净值波动的风险予以提示,市场的波动可能加大。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央行发声提示风险

8月9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以专栏的形式介绍了资管产品净值化机制对公众投资者的影响,提醒投资者宜审慎评估资管产品投资风险和收益。

央行指出,我国长债利率下行,一些资管产品的长债配置增多,随着短期内债券价格上涨,产品净值走高。投资者对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还需综合权衡:首先,追求高收益的同时要承担高风险;其次,部分资管产品尤其是债券型理财产品明显高于底层的年化收益率是由杠杆而来,存在较大利率风险。未来市场利率回升时,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回撤也会很大。

在华林证券资管部落董事总经理贾志看来,若市场处于价格修复时,盲目追高的投资者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央行从宏观视角提示风险,需要投资者予以特别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关债市、债基的消息不少。有市场传言称,“监管已不让发公募债基”“监管对于债基新发申请的审核速度变慢”。对于上述情况,北京商报记者采访部分公募了解到,相关机构并未接到监管的具体要求。不过,从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最新审批结果情况看,5月31日,曾有一批债基获批准予注册,包括国寿安保泰宁利率债债券、中银证券鸿瑞债券、兴证全球丰德债券等。在此之后,确实暂未有债基获批设立。换句话说,截至8月12日,债基已超两个月未有新品获批。

就上述背景下机构对债基的运作和申报动作会否有所调整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部分公募,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指出,上述背景下,部分公募可能会考虑调整申报动作,也可能会更加谨慎地对待债基的发行和运作。同时,监管发声后,公募或会更加注重对债基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以避免因过度追求高收益而忽视了风险。

短期内债市或面临调整压力

而央行发声、“监管审批节奏放缓”传闻流出背后,是年内债基热度的居高不下。整体来看,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1.08万亿元,其中,债基最新规模为6.89万亿元,环比增长6.58%。同期,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货币基金则分别环比减少1.1%、3.22%、3.52%。而截至2024年5月末,债基也环比增长5.26%。

从年内新发规模情况看,债基占比亦近八成。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年内新成立基金规模为6425.75亿元。其中,债基规模达5054.37亿元,占比达78.66%。

聚焦中长期债基业绩表现,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全市场数据可取得的2765只相关产品(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平均收益率为2.83%。在未出现净值异动的产品中,华夏鼎庆一年定开债券发起式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超过10%,高达10.29%,在中长期债基中位居榜首。含上述产品在内,华泰保兴安悦债券A、圆信永丰兴瑞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等60余只基金年内收益率超过5%。

同期,短期纯债基金的年内平均收益率为2.03%,建信鑫享短债债券F、鹏华永达中短债6个月定开债券A/C年内收益率也已超过5%。

不过,近期,债基收益率则呈现出小幅下滑的走势。截至8月9日,中长期债基近一周平均收益率告负,为-0.09%。短期纯债基金近一周的平均收益率同样告负,为-0.02%。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就后市债市行情来看,若市场利率下行,可能会给债市带来一定的机遇,但同时也要注意债券市场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债基时,需要综合考虑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市场环境等因素,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在博时基金看来,此前,交易商协会查处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出借账户和利益输送等国债交易违规行为,政策干预后债券收益率明显上行。中期来看,当前私人部门均缺乏加杠杆动力,在财政政策未有效发力前,基本面偏弱的格局仍未改变,对于债市仍是支撑。不过,短期债市可能仍面临一定调整压力,结合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阐述,政策不希望形成单边预期,并对资管产品净值波动的风险予以提示,市场的波动可能加大。

贾志指出,上述背景下,运作债基的基金管理人有责任做好风控,获取中长期的稳定收益。“债牛”以来,相关产品业绩表现优异,但需要注意的是,债市也是周期变化的,在长周期内仍要努力做好风控。

北京商报记者 郝彦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